周一,欧元/美元在上周自 1.0665(近两个月低点)反弹的基础上,连续第三天强劲上扬。亚市欧元/美元上涨至两周高点 1.0760 区域,这一势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
出口民调显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党”在上周日举行的第一轮法国临时大选中获胜,但获胜幅度小于预期。这因此又大幅提振欧元,再加上美联储(Fed)9 月降息押注的升温推动了一些美元卖盘的跟进,提振欧元/美元货币对。
从技术角度看,欧元/美元在100 期简单移动均线(SMA)上方维持强势且 4 小时图震荡指标看涨,有利于多头,并支持进一步上涨的前景。在 1.0910-1.0666 跌势的 50%斐波那契回撤位之后出现的一些跟进买盘可能会使欧元/美元货币对突破50%菲波纳契位,上涨接近 200 期均线 1.0800 关口。
随后是61.8%菲波纳契位,该水平处在 1.0815 附近,如果明确突破该水平,则表明欧元/美元已构筑短线底部,并为进一步上涨铺平道路。随后若欧元/美元展开上涨可,能会进一步延续上涨接近间中阻力 1.0855-1.0860,进而触及 1.0900 整数关口。
下行方面,若欧元/美元明显下跌,似乎都会在 1.0720 区域即23.6%斐波那契位处获得合适支撑,然后是1.0700 大关。如果欧元/美元无法守住上述支撑位,则可能会跌破上周的震荡区间低点 1.0665 附近,欧元/美元更有可能延续过去四周左右时间里形成的跌势。
section class="fxs-content-module-section">
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ECB)是欧元区的储备银行。欧洲央行负责制定利率和管理货币政策。
欧洲央行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物价稳定,即控制通胀或刺激经济增长。欧央行主要工具是提高或降低利率。欧央行维持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或维持将上调利率的预期--通常对欧元有利,反之亦然。
欧洲央行理事会每年举行八次会议,做出货币政策决定。决策由欧元区各国银行行长和包括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内的六名常任理事制订。
欧元区通胀数据由消费者价格调和指数(HICP)衡量,是欧元的重要计量经济学指标。如果通胀上升超过预期,特别是超过欧洲央行 2% 的目标,欧洲央行就必须上调利率,使通胀水平重新受到控制。
与同类国家相比,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的利率通常会对欧元有利,因为这会使欧元区作为全球投资者的资金存放地更具吸引力。
经济数据可以衡量经济的健康状况,并对欧元产生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就业和消费者情绪调查等指标都会影响欧元走向。
欧元区经济强劲,有利于欧元。它不仅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还可能鼓励欧洲央行提高利率,这将直接提振欧元。反之,如果欧元区经济数据疲软,欧元很可能下跌。
欧元区四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数据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 75%。
欧元的另一个重要数据是贸易账。这一指标衡量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收入与进口支出之间的差额。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的出口商品非常抢手,那么该国货币就会增值,这完全是由于寻求购买这些商品的外国买家产生了进一步需求。因此,一国净贸易差额为正值会使该国货币升值,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