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美联储将基准贷款利率下调了四分之一个百分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 4.5%–4.75% 的区间。
就在特朗普连任几天后,此举发出了一个信息,即美联储在管理经济方面并不畏惧——即使新的政治气候可能会让他们的工作陷入困境。
这是继9月美联储大幅降息半个百分点后连续第二次降息,这表明美联储仍在努力稳定经济,应对通胀、就业问题以及现在难以预测的白宫局势。
投票结果一致,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带头。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声明中试图表现出matic,但无法掩饰潜在的焦虑。美联储表示,“经济前景不确定”,显然是在走钢丝。
美联储补充说,控制通胀和帮助人们保持就业之间的风险“大致平衡”——毫无疑问,他们意识到特朗普的回归可能会让一切陷入混乱。美联储还承认,虽然通胀在实现目标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dent的经济计划已经让美联储大吃一惊。他的议程——更多减税、更高关税和限制移民——实际上是为了推高通货膨胀。更高的通货膨胀意味着基本价格更高,我们不要忘记,这个人已经有过将任何经济“坏消息”归咎于美联储,尤其是鲍威尔的历史。
此次降息可能是一种防御性举措,但并不能保证未来会出现降息。同样明显的是,美联储希望放慢脚步。他们已经从大幅削减转向四分之一点的matic,呼吁采取“谨慎”的方法。
这是否会帮助特朗普的经济像失控的火车一样在trac上快速行驶,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如果特朗普的政策推高物价,美联储可能会被迫完全踩下降息刹车。
市场观察人士已经押注 12 月份将再次降息 25 个基点。交易员们从一英里外就看到了这一降价,并没有丝毫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仍在猜测美联储还剩下多少回旋余地。
市场几乎没有变动——标准普尔 500 指数坚守阵地,美国国债小幅波动,美元甚至没有退缩。就好像整个市场都屏住呼吸,等着看特朗普重返游戏后事情会变得多么混乱。
从表面上看,经济仍在发挥一些力量。第三季度年化增长率为2.8%。消费者支出保持稳健,对就业市场崩溃的担忧尚未完全消除。 10 月份的就业数据疲软,仅新增 12,000 个职位,部分原因是恶劣天气和大规模罢工。对前几个月数据的修正也显示出下降,但这远非灾难。
不过,通货膨胀的情况好坏参半。过去一年,物价上涨2.1%,略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央行首选的通胀指标录得自四月份以来的最大月度涨幅,这引起了人们的议论。
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调整了他们的预测,目前预计明年通胀率将维持在2.5%左右,而不是之前预测的2.2%。他们还押注通胀率将在 2026 年第四季度一直保持在 2.5%。
换句话说,通往 2% 的道路可能比美联储计划的要长,而且可能需要时不时地降息 25 个百分点以上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在特朗普获胜之前,美国国债收益率已经在上升,抵押贷款利率也随之上升,这对于本已紧张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一个坏兆头。特朗普获胜后,标准普尔 500 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表明投资者仍感到看涨。但抵押贷款利率上升对于普通购房者来说并不是好兆头。
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特朗普引发通胀的议程。他已经在谈论提高关税并对移民施加更多限制。这些举措可能会使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而限制移民是推高工资的另一种方式,从而推高价格。
移民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劳动力减少可能意味着全面更高的工资。所有这些都加剧了通货膨胀——美联储也知道这一点。
在特朗普的政策开始实施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周三飙升。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并不相信通胀会很快下降,并指出通胀可能会在高水平上停滞不前。外卖?美联储应对高通胀的时间可能比计划的要长,这可能意味着降息的次数更少。
摩根士丹利团队火上浇油,指出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对全球支出和企业信心造成比任何人谈论的更严重的打击。他们从2018-19年与中国的贸易战中吸取了教训,称这不仅仅是对商品征税的问题,还涉及它如何动摇整个经济。
然后是美联储的“中性利率”问题。这个利率基本上是经济既不太热也不太冷的最佳点。
9月份降息半个基点后,人们开始怀疑美联储是否需要提高中性利率以适应更快的经济增长。但由于特朗普的政策难以预测,猜测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是任何人的游戏。
世界各地的央行都在玩自己的利率跳房子游戏。英国央行今年两次降息,但并未全力实施更多降息。另一方面,日本工人的基本工资大幅上涨,这可能预示着很快就会加息。
在瑞典,瑞典央行继续降息半个基点,并承诺今后将进一步放松政策。挪威央行维持利率稳定,但暗示可能很快加息。在英国,随着需求激增,十月份房价打破了纪录。
巴西央行则反其道而行之,将利率提高半个百分点,并明确呼吁削减支出以抑制高于目标的通胀。
此外还有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的ripple。在所有地方中,澳大利亚最终可能会陷入交火,一位储备银行高级官员指出,美国对中国征收巨额关税可能会对澳大利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特朗普准备对中国征收新的、更严厉的关税,摩根士丹利的切坦·阿亚(Chetan Ahya)等经济学家警告称,其后果对全球支出的打击可能比关税本身的直接影响更大。更大的担忧是企业信心——企业讨厌不确定性,而这些关税只会带来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打击,但可能不会像之前的贸易战那么严重。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有所下降,但政策支持对于吸收冲击仍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