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特斯拉 Robotaxi 首秀:瑕不掩瑜,还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海豚投研2025年7月1日 06:25

6 月 22 日,$特斯拉(TSLA.US) Robotaxi 服务在美国得州奥斯汀正式启动,首批 20 台未经特殊改装的 Model Y 投入小范围试运营。从首周的路测反馈来看,其表现优劣分明,引发市场热议。

一、首秀表现:亮点与问题并存

尽管尚处初期,特斯拉 Robotaxi 已展现出其 “端到端” 技术路线的潜力:

亮点:驾驶风格高度拟人,加速、刹车平顺自然 ;具备较强的博弈能力,能处理大部分城市路况和部分突发状况 ;灵活性强,可进入停车场等复杂路线接客,这是规则性算法的 Waymo 目前难以做到的。

然而,路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

问题:驾驶失误频发,如驶入错误车道、突然急刹、选择错误路线等 ;车辆仍需配备安全员以应对紧急情况 ;运营范围被严格限制在奥斯汀市南部一个 77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

这些初期问题,本质上是 “端到端” 路线 “黑盒” 属性与本地化驾驶数据积累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我们此前在《终极拷问,FSD 真能撑起 1.5 万亿特斯拉?》中的分析,该技术路线虽在初期表现上可能不及 Waymo,但其依靠数据和算力驱动的指数级成长潜力、更强的泛化能力和更低的成本,使其商业模式更易跑通 。因此,当前表现不佳,仅是技术拐点未到,不应低估其长期潜力 。

二、深层战略:Robotaxi 或是 “卖车”+“卖 FSD 软件” 的完美序章

早在去年底,我们就曾明确提出核心观点:特斯拉 Robotaxi 或许只是 “幌子”,其背后隐藏着 “卖车 + 卖 FSD 软件” 的深层商业棋局 , 详见《特斯拉 “暗度陈仓”,Robotaxi 故事只是 “幌子”?》

1. 市场规模的现实:卖车才是 “星辰大海”

共享出行市场的天花板远低于汽车销售 。以中国为例,2023 年私家车出行市场占比高达 85.4%,而共享出行仅为 3.8% 。

即便在美国,据我们测算,Robotaxi 市场成熟状态下规模约 835 亿美元,约需 160 万辆车。若特斯拉占据 80% 份额,也仅需自营约 130 万辆车 。这个体量与其为 Cybercab 规划的 400 万年产能相比,显然不成比例。这恰恰印证了,Cybercab 的真正身份是下一代走量的 “爆款车”,而非简单的出租车

2. 终极目标:构建 “软硬一体” 的苹果式生态:

Robotaxi 项目是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完美催化剂。当 FSD 技术通过 Robotaxi 的运营被市场充分认知并接受,智能化成为用户购车的核心决策因素时,特斯拉便能成功构建起类似苹果的 “软硬一体” 高壁垒生态。届时,FSD 软件将有力驱动汽车硬件的销售,并作为高利润的独立产品持续创造价值。

三、实现路径:从德州试点到全球愿景

正如我们在特斯拉 FSD:星辰大海能经得起现实检验吗?》中分析的商业路径,特斯拉的计划步步为营:

当下的目的

此次在德州投放 Robotaxi 更是一次精准的营销和数据收集行动,其直接目标包括:

a. 提升 FSD 付费转化率:利用乘客的良好体验进行社交媒体传播,为主推的 FSD V13 版本引流 。

b. 塑造和管理口碑:在可控的场景中(特定人群 + 特定场景)进行运营,规避负面评价,为主流用户建立信心 。

c. 高效收集数据:通过自营车队定点收集高质量驾驶数据,反哺算法模型的优化迭代 。

因此,本次投放更像是一次精准的广告营销活动,旨在实现将 FSD 付费转化率提升至 30%,付费用户数达到 100 万的内部目标 。

四、未来的路径:从示范运营到方案销售

特斯拉实现其野心的路径规划也十分清晰,分为三步走:

1. 测试阶段(2025 Q2 - 2026 年底):在加州、德州等特定城市,以少量 Model 3/Y(搭载 FSD V13)组成自营车队进行测试,核心是验证技术与市场教育 。

2. 量产阶段(2026 下半年起):规模化落地 50 万台自营车辆(主要为存量特斯拉,辅以少量 Cybercab),并将范围扩至全美。值得注意的是,50 万的体量对于真正的网约车巨头而言(如滴滴年活司机超千万),仍是示范运营的量级,而非全面竞争 。

3. 远景阶段(扩圈):当示范效应形成后,将这套 “软硬一体” 的解决方案(以 Cybercab 为核心)打包出售给汽车租赁公司、网约车运营商乃至个人消费者,最终驱动 Cybercab 实现年销 400 万辆的宏大目标 。

五、结论与展望

在当前汽车销量下滑的背景下,特斯拉的股价表现已与 FSD 的进展深度绑定。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两大变量:

技术端的再次突破:当前在德州运营的 Robotaxi 车型硬件端仅为 HW4.0 版本,而软件端仍是 FSD 13.2.9 的微调版本。

关注 HW5.0 硬件 (预计算力达 2000+TOPS) 与 FSD 14.0 软件版本的迭代。这被视为 FSD 性能能否实现质变、真正拉开代差的关键。

商业化的拓展:密切跟踪 Robotaxi 在美国多城市的推广进度,以及在欧洲和中国的监管突破与落地速度。这是检验其商业模式能否被全球市场接受,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试金石。

审核人Huanyao Fang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场,也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做参考,读者不应以本文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Tradingkey对任何以本文为交易依据的结果不承担责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证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您应该寻求独立财务顾问的建议,以确保您了解风险。

推荐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