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倫敦11月21日 - 就在美國關稅衝擊重創美元幾個月後,海外投資者爭相對沖美元貶值影響的浪潮已大幅放緩——這種信心表態正幫助美元從多年來最嚴重的跌勢中企穩回升。
儘管分析師表示,投資者對沖活動高於歷史水平,但自 4 月 2 日“解放日”之後有所放緩,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了全面的貿易關稅。
當時,持有美國資產的外國投資者遭受了股票和債券價格暴跌以及美元大幅貶值的衝擊。投資者迅速行動,對沖美元進一步貶值的風險,預計這一趨勢將會加速。然而事實上這一趨勢有所放緩,美元也因此企穩。
野村全球外匯及新興市場主管David Leigh表示:“我們現在與客戶的對話表明,這些(對沖)資金流動不太可能像我們在5月份預期的那樣迅速到來。”
美元指數 =USD自 6 月底以來已反彈近 4%,此前一度下跌近 11%,經歷了1970 年代初以來最大的上半年跌幅。
圖:美元指數企穩
對沖交易數據有限,分析師只能根據銀行和托管機構提供的少量公開數據進行推斷。
全球最大的托管機構之一紐約梅隆銀行(BNY)對客戶持倉情況的分析顯示,他們在 2025 年初持有大量美國資產,這表明他們預計美元不會進一步走弱,並且樂于在沒有進行太多對沖的情況下進行交易。
這種情況在 4 月份發生了變化,對衝高於正常水平,儘管低於 2023 年底市場開始預期美聯儲降息時的水平。
圖:對沖美元疲軟的勢頭有所放緩
情況也因市場而異。澳洲國民銀行(NAB)11月對澳洲養老基金的調查發現,“針對美國股票的對沖行為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
然而,丹麥央行的數據顯示,該國養老基金的對沖安排在4月份之後有所增加,目前已趨於穩定。
沒有滾雪球效應
對沖本身會導致匯率波動。如果再加上利率的變化,其影響可能是巨大的——美元拋售可能會引發更多的對沖,從而進一步拉低美元匯率。
不過,投資者的行為可能正在發生轉變。貝萊德估計,今年流入歐洲、中東和非洲上市的美國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資金中,有38%流向了進行外匯對沖的產品,而2024年98%的資金流入未對沖產品。
成本、相關性和複雜性
成本也是一個因素,它取決於利率差異,因此會因市場而異。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對沖頭寸。
羅素投資(Russell Investments)固定收益和外匯解決方案策略全球主管Van Luu估計,日本投資者支付年化3.7%的費用來對沖美元疲軟的風險。
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果美元/日圓在一年內持穩,投資者就會比未對沖情況下損失3.7%。對於歐元投資者而言,相應的損失約為2%。
資產相關性也很重要。傳統上,當股市下跌時,美元會走強,這意味著海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資產實際上得到了保護。
這種情況在4月份並未發生,從而加劇了套期保值熱潮。本月,美元保持穩定,而股市再次暴跌。
圖:相關性降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