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佛羅里達州奧蘭多8月21日 - 美國經濟前景是否疲弱到需要進行多次降息?還是因為美國的前景如此誘人,所以美國市場吸引了大量海外資金流入?
兩種說法都不可能全然無誤,但目前利率市場的定價和最新的資本流動數據卻和盤托出這兩種說法。有些事情不太對勁。
今年有很多文章談到,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非正統的民粹主義政策的驚嚇,外資將減少在美國市場的風險敞口,並將這些資本配置到其他地方。
但事實並非如此。
美國財政部公布上周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在6月買超1,920億美元的美國有價證券。在此之前的5月,外資買超金額達3,26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民間部門的資金流入創下了歷史之最。
如果扣除美國投資者購買的外國資產,6月淨流入美國有價證券的長期資本仍高達1,510億美元,使第二季的流入總額達到創紀錄的4,100億美元。
再往下看,今年上半年的淨流入額為6,430億美元,全年有望趕上2022年創紀錄的1.3萬億美元淨流入額。在截至6月的12個月里,淨流入美國股票、公債、機構債和公司債的資金達到1.27萬億美元。
美國例外論畫下句點?看起來確實不像。
圖:美國各季長期資本淨流入金額(10億美元)
圖:2000年以來美國長期資本淨流入中各類資產的進出情形
**去美元化?**
海外對美國資產的總體需求顯然相當強勁。原因可能很簡單:資本持續湧入美國,因全世界的投資者都相信,在美國他們將看到最強勁的增長,從而獲得最高的回報。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Robin Brooks表示:“資金流動情況非常強勁。從這些資金流入數據來看,我不認為人們可以說出‘去美元化’或‘美國例外論終結’的道理。”
的確,“去美元化”的說法有一定理據。今年迄今為止,美元匯率下跌10%,創下逾半個世紀以來最糟糕的年度前半段表現。
但這一跌勢大多發生在1-4月。在過去四個月中,美元指數基本持平。
在全球資本湧入的情況下,美元仍然疲軟,這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有非正式的證據表明,這一走勢部分反映外資通過匯率期權和衍生品擴大對沖美國風險敞口,或許這也受到短期匯率走勢因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政策前景偏鴿派的影響。
圖:2020年以來每月外資買超美國有價證券的金額
**最大謎團**
然而更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是,對美聯儲政策前景的預期、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和資本流動數據這三者兜不起來。
交易員預計,美聯儲將在明年年底前降息約125個基點。10國集團(G10)央行中,目前市場對美聯儲的政策預期最為鴿派。以史為鑒,唯有在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情況下,才會出現這種規模的寬鬆政策。
誠然,即使不考慮關稅的不確定性,勞動市場、部分主流消費和美國公共財政也存在一些問題。然而,總體而言,美國經濟的狀況似乎還算不錯。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經濟學家周三將美國2025年和202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預估分別上調至1.7%和2.4%。
這會是一個需要在未來16個月降息六次、每次0.25個百分點的經濟體嗎?還是正是因為預計會出現這種程度的貨幣寬鬆,經濟增長前景才相對樂觀?
這還有待觀察。目前,全球投資者繼續吸納美國有價證券,這表明他們對美國--至少是美國科技公司--並不那麼悲觀。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資本流動報告的數據顯示,5月和6月大量資金流入主要流向所謂風險偏高的股票,而不是“相對安全”的公債,這表明外資對美國企業的看法可能比對美國政府的看法更樂觀。
美國例外論的終結可能就在不遠處,但這是個漫長曲折的歷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