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交易,除了講求技術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態及交易手法。市場如戰場,非紙上談兵,面對連場戰役中,損兵折將在所難免,甚至犧牲小戰場而博取大戰場的勝局,這是兵家策略。
很多投資人到處學習技術分析,其實:
1,市場千變萬化,交易不可能在短短三數小時學會,應該說不可能,不可能將歷史上的各種週期型態指標,圖表分析及交易技巧,在千變萬化的市場中,短短几小時會學懂?反而是學懂誤判,也就是學得越多輸得越徹底。
2,交易手法必須創新,全世界都在看同一張圖表,你認爲你的勝算會比別人高多少?
筆者多年來創新了不少交易節奏及手法,例如:美股的星期五效應、三大指數背馳轉角位、港股10時及10:30變奏效應、多空分界線、破底炒底反彈走、突破反而分段平、反市場氣氛的交易偏向、圖表陷阱、炒底的藝術、開在日低日高、跑贏跑輸追落後、終極高引申波幅、恐懼 put 及興奮 call …等等。
3,筆者很少推薦指標給戰友,因爲指標太多,有些無敵一時,失效在後,有些一小時後又轉變,因爲如果已經有了立場,很自然就會依着自己偏好的方向去找指標,變成一廂情願,指標是:明天無論升或跌,總會找到一千個理由可解析。
4,圖表陷阱何其多,等指標出現或交叉經常已經來不及了,甚至變成摸頂沽底的,很多股份總是漲到成爲焦點討論時就是頂,意思是當媒體及新聞標題注意討論並看再漲時,就差不多是頂了,一星期前的快手升至80元之上時,就是一個明顯例子。
5,而我最多兩條平均線或一個指標,經常連一條線都沒有,只有K線,沒有劃線及任何指標,因爲指標及所趨勢線皆在心中。
線在心中因爲抽象,抽象最完美,畫出來就失真了。
【作者簡介】Option Jack:
國際市場資深全職交易員,32 年市場實務期貨期權交易經驗。
前投資機構交易員、前投資機構資深分析顧問。
前理財週刊期權專欄主筆、經濟一週 期權專欄作者。
在多個著名財經媒體包括 Now 財經臺、新城財經臺、策略王直播嘉賓。
有暢銷著作:《盤房爆炒30年》及《哪有一天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