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債務泥潭中掙紮了4年,昔日的商貿物流巨頭華南城(01668.HK)終究未能逃脫被清盤的厄運。
8月11日,華南城被高等法院下令清盤,富事高咨詢有限公司的週偉成及潘路洋於8月11日獲高等法院委任為公司的共同及各别清盤人。
受此影響,華南城股票宣佈停牌。停牌前,華南城股價報0.107港元/股,市值只剩下12.24億港元,境況慘烈。
恒大第二?華南城涼涼
作為曾在綜合性物流及商貿中心開發領域佔據頭部地位的企業,華南城業務規模龐大,資產規模在2024年底達到875億港元。
據悉,此次遭香港高等法院勒令清盤,使其成為中國恒大(03333.HK)之後、被清盤的内地資產規模最大開發商。
此次被法院下令清盤,源於花旗在今年1月對華南城向法院提出清盤呈請,理由是華南城未能償還2024年4月到期的3.06億美元欠款。
儘管當時華南城表示極力反對花旗的清盤呈請,但面對巨額債務危機,終究未能扭轉局勢。
在今年5月19日的法庭聆訊上,高等法院下令將呈請的聆訊押後至8月11日。
但是,華南城最終與債權人未能達成協議,從而被勒令清盤。
從財務數據看,華南城已陷入至暗時刻。
於2024年,華南城淨虧損高達89.76億港元,同比擴大超一倍。當年,公司投資物業公平值虧損增長至24.83億港元,其他開支則超過45億港元,融資成本也飙升至15.23億港元,嚴重侵蝕了公司利潤。
華南城的債務狀況更是觸目驚心,公司正遭遇嚴重的流動性危機。
同花順數據顯示,2024年年底,華南城總資產為875.51億港元,總負債約609.44億港元,流動負債則超過流動資產28.48億港元,呈現短期償債壓力。
年報顯示,於2024年年底,於2024年12月31日,華南城計息債務高達302.204億港元。即期部分計息債務(包括優先票據及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就達到182.41億港元。此外,157.42億港元有息負債的應付本金或利息未依規定在預定還款日期償還,即違約借款。
與之反差巨大的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0.41億港元。對此,公司核數師在報告中無法表示意見,指華南城持續經營面臨項不確定因素。
國資和騰訊都救不了
事實上,華南城曾迎來「白衣騎士」,但最終沒能逃脫被清盤的命運。
早在2021年末,深圳國資深圳特區建發就向華南城伸出橄榄枝,宣佈以19.09億港元認購其29.28%的股份。
隨後於2022年5月,深圳特區建發完成認購華南城新股份,成為公司主要股東兼單一最大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彼時騰訊(00700.HK)是華南城的第二大股東,深圳特區建發入主華南城後,騰訊持有華南城8.35%股權。不過,面對華南城的債務危機,截至目前,尚無騰訊出手相助的相關報道。
華南城獲國資撐腰後,市場一度認為華南城的危機有望得到緩解,但華南城後來仍未擺脫「借新還舊」模式。
2022年,華南城宣佈出售西安、鄭州等項目以及出售第一亞太50%股權,以進行回血。隨後,深圳特區建發先後於當年7月及12月接盤了第一亞太50%股權以及西安華南城69.35%股權。
但資產處置的回血金額有限,未能有效緩解華南城持續緊張的現金流狀況。
2024年2月,華南城公告稱,因流動資金日趨緊張,預計不會支付2024年2月9日到期的一筆強製贖回款,以及2月12日到期的一筆利息,導致兩筆美元債券發生違約事件。
在地產行業下行以及宏觀經濟承壓的大背景下,華南城商業模式的缺陷也顯露出來。公司過度依賴「以售養租」,收入主要靠商鋪銷售,但電商、疫情等衝擊下商貿城租金收入下滑,現金流斷裂風險高。
此外,華南城的資產流動性差,大型商貿城項目變現困難,市場下行時鮮有人接盤。
總結
華南城案例反映了「重資產、長週期、高負債」商業模式的脆弱性,即便引入國企戰投,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仍難逃債務危機。華南城的危機尚未終結,其命運或成為中國商業地產債務重組的重要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