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過去25年來,搜尋網際網路一直意味著一件事:前往 Google (NASDAQ:GOOGL)。但隨著 ChatGPT 和其他生成式 AI 平台改變人們搜尋、回答問題和探索網路的方式,人們越來越擔心 Google 長期以來的主導地位可能受到威脅。
在 Google I/O 2025 大會上,該公司的回應非常明確:搜尋不會消失...而是在進化。這一理念的核心是推出 AI 模式,這是一種直接整合到 Google 搜尋中的 AI 驅動體驗,由公司的 Gemini 2.5 模型提供支援。
作為下一代搜尋體驗,AI 模式將情境化回答、聊天式互動和個人化見解帶入傳統搜尋框。
AI 模式建立在 AI 概覽的成功基礎上,據該公司表示,目前每月有超過 15 億人使用。Google 希望用戶將 AI 視為搜尋的一部分而非競爭對手,它是搜尋的 DNA,旨在「增強而非取代」熟悉的界面。「這是 Google 搜尋的未來,一種超越資訊而達到智能的搜尋,」Google 的 Liz Reid 表示。
更廣泛的策略很明確:通過將 AI 融入用戶已經使用的服務中,讓人們留在 Google 的生態系統中。無論您是在輸入查詢、使用 Chrome 瀏覽還是翻閱 Gmail,Gemini 越來越將自己定位為所有資訊流動的層面。
「您不必離開您熟悉的環境,我們已將 AI 帶給您」是其隱含的訊息,這一點通過新功能得到強化,如嵌入 Chrome 的 Gemini,它提供情境摘要並幫助用戶通過語音和代理互動導航標籤和任務。
如果搜尋公告是關於保衛 Google 的核心業務,那麼由 Gemini 驅動的 Android XR 智能眼鏡的發布則是對未來計算界面的宣示。Google 展示了實時功能,包括即時翻譯、導航和通知...這是對 Meta 與 Ray-Ban 合作的智能眼鏡的直接挑戰。
CEO Sundar Pichai 在最近的 All-In Podcast 採訪中暗示了這一追求,他提到舒適度和可穿戴性是 AI 驅動眼鏡的當前障礙,而與 Warby Parker (NYSE:WRBY) 和 Gentle Monster 的合作解決了這一問題。
Warby Parker 聯合 CEO Dave Gilboa 和 Neil Blumenthal 將這次合作描述為結合「AI 的最佳與眼鏡的最佳」,Google 承諾投入高達 1.5 億 USD 的投資和商業化資金用於該項目。目標是將技術與時尚感結合起來,推出處方和非處方版本,用戶可以全天佩戴,這是之前智能眼鏡類別的努力所未能實現的。
在另一項將 AI 轉變貨幣化的嘗試中,Google 推出了新的 AI Ultra 訂閱層級,價格為每月 249.99 USD,提供 30TB 雲存儲的高級訪問權限、優先模型和用於構建和管理 AI 代理的工具。這一高級計劃有效地針對開發者、創意專業人士和尋求集成工具的企業,比重新命名的每月 19.99 USD 的 AI Pro 計劃更高一級,後者在選定國家/地區對學生仍然免費。
對消費者來說更直接的是 Search Live,這一功能通過相機將 Google 的 Project Astra 功能直接帶入搜尋。將於今年夏季在 Labs 中推出的 Search Live 讓用戶可以實時提出情境問題,例如,指向產品以了解更多信息,或使用相機獲取故障排除幫助。
Google 還推出了沉浸式通信的下一步發展:Google Beam,這是 Project Starline 的演進。Beam 與 HP (NYSE:HPQ) 合作開發,提供 3D 視頻通話,具有實時翻譯和毫米級頭部追踪功能。
對於媒體創作者,Google 還宣布了 Google Flow,這是一款下一代電影製作工具,將 Veo 3 和 Imagen 4 結合在一個無縫用戶界面下,能夠使用自然語言生成視頻、完整場景、對話和圖形。
支持這些系統的底層模型也在獲得更新。Veo 3 增加了原生音頻生成和改進的物理效果,而 Imagen 4 增強了渲染能力,特別是在毛皮、水和織物等自然紋理方面。這兩者今天都在 Gemini AI Pro 計劃下推出,Flow 則在 AI Ultra 下提供。
其他升級包括像 Jules 這樣的工具,這是一個現已進入公開測試的自主編碼代理;今年夏天將推出的 Gmail AI 生成智能回覆;通過 Gemini 2.5 Flash 改進的文本到視頻轉換;以及 SynthID Detector 的擴展,它通過檢測上傳文件中的水印幫助用戶識別 AI 生成的內容。
Google I/O 2025 的主要公告:
儘管有閃光點和技術深度,投資者情緒卻喜憂參半。Google 股價在週二收盤時下跌 1.5%,這可以歸因於典型的「賣出消息」獲利回吐時刻,此前一週股價有所上漲。
不過,Google 傳達的訊息非常明確:它在 AI 領域並不落後,事實上,AI 現在遍布公司的產品、平台和長期路線圖。從眼鏡和搜尋到電影製作和雲基礎設施,Google 正試圖將自己定位為不是跟隨者,而是明日數字生活的界面和基礎設施。
此文章由人工智能協助翻譯。更多資訊,請參閱我們的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