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淑艷
路透北京5月14日 - 繼中美超預期互砍關稅115%後,多家投行上調中國今年經濟預測或提示上行風險,以反映中美貿易阻礙減輕,中國出口預期好轉。他們並稱,美國關稅下調也減輕了中國國內政策放鬆的壓力,政策工具箱或放緩出手速度。
“貿易戰降溫可能對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造成較小衝擊,並在2025年剩餘時間內推出更為溫和的額外政策刺激措施。”瑞銀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稱。
她預測,2025年中國實際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或將回升至3.7-4.0%,其此前基準預測為3.4%。
高盛則將2025年實際GDP增長預測上調至4.6%,2026年預測為3.8%,此前預測分別為4.0%和3.5%。
該投行將中國2025年出口量增長預測從之前的-5%上調至0%,在按支出法測算的GDP構成中,該行目前預計今年凈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為0.1個百分點(之前為-0.5個百分點)。
摩根大通則將對中國2025年GDP上調至4.8%,此前預測為4.1%。
其他機構如摩根士丹利、澳新銀行等紛紛提示GDP預測面臨“上行”。摩根士丹利稱,中國二季度GDP可能超出其4.5%的預期,三季度GDP預計會穩定於4%以上。
經過在瑞士日內瓦的兩日會談,中美之間加徵關稅超預期下調115%(含24%暫緩),美國目前對中國加徵的關稅為30%,小額包裹關稅降至54%;中國目前對美加徵的關稅則為10%。
據高盛測算,考慮到美國部分行業(半導體設備等)關稅豁免及此前已有的關稅,美國對華有效關稅稅率目前約為39%,中國將對美有效關稅稅率降至30%左右。
鑒於目前美國對中國關稅幅度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阻力暫時有所減小,投行們認為政策放鬆的需求也低於此前預測。
“貿易談判的利好消息可能對中國刺激計劃不利,”花旗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余向榮稱,中國政策制定者可能會進一步轉向觀望模式,只有在數據疲軟的情況下才會加大刺激力度。
此前該投行預計,2025年中期將新增1.5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準財政資金,作為抵消美國關稅的主要政策舉措。但目前該機構認為,隨著美國關稅恢復到非禁令水平,前述財政舉措可能性已大大降低。
與此同時,高盛下調了貨幣政策寬鬆預期。繼中國央行近期“雙降”(包括5月份生效的降準50個基點和下調政策利率10個基點)之後,預計第四季度將再次“雙降”(降準50個基點和下調政策利率10個基點)。 還將2025年和2026年的廣義財政赤字(AFD)預測分別小幅下調至GDP的13.0%和13.5%(此前分別為13.5%和14.0%)。
瑞銀汪濤則認為,在全國人大會議計劃的財政刺激措施之外,中國可能只會再增加不到GDP的1個百分點的廣義財政擴張,而其此前的基準假設是1.5-2個百分點。貨幣政策方面,除5月份,中國央行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再次下調政策利率20-30個基點。
“新的財政刺激措施的推出時間也可能晚于我們此前預測的第三季度初。”她說。
不過,分析師們多數認為,中美雙邊關係依然複雜,持久的解決方案仍充滿挑戰。人民日報周一的社評提到對中美關係要抱理性預期,解決深層次分歧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4月亦表達謹慎態度,稱全面貿易協議可能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達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