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美國對藥品加徵關稅,一場注定自傷的博弈?

財華社2025年4月14日 06:50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等關稅」節節敗退之下,其還威脅將對藥品徵收關稅。然而,4月14日,港股生物醫藥板塊表現十分亮眼。截至發稿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上漲5.65%,其中,再鼎醫藥(09688.HK)漲超10%,百濟神州(06160.HK)、君實生物(01877.HK)、康方生物(09926.HK)等均錄得不同程度上漲。

誠然,近年來,「出海」已成為中國藥企發展的重要戰略。而按區域劃分,美國市場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統計,2024年國内醫藥產品對美出口總額達到190.47億美元,同比增長12%,佔了我國醫藥出口總額的17.6%。這一數字比第2-4名的印度、日本、德國三大市場的出口額總和(186.21億美元)還多。

分品類看,西藥及其原料是我國主要出口藥品。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醫藥產品出口1079.64億美元,同比增長5.9%。其中,西藥出口539.56億美元,近乎一半。而西藥原料在西藥出口中最多,金額達429.92億美元,佔比近八成。

很明顯,此次特朗普將藥品納入徵稅範圍,其核心目的就是通過提高進口成本,倒逼醫藥制造業回流,甚至調整當前藥品產業鏈結構。

然而,全球藥品供應鏈的重構並非一蹴而就,特朗普的算盤正遭遇冷酷的現實狙擊。

據悉,受制造成本、工業基礎、環保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美國超過九成的生物制藥公司的原料藥(API,藥物活性成分)依賴進口。儘管在直接供應美國市場的API格局中,印度佔據市場份額領先地位,但印度合成API所需的基本化工原料(KSM),有70%的核心原料源自中國供給。這充分凸顯了中國在藥品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

有業内人士「一針見血」的指出,美國對印度、中國原料藥的高度依賴,決定了即便美國關稅推高成本,美國仍無法切斷與中國供應商的聯系,因為根本沒有替代選項。

即使到美國建設藥品工廠,事情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在美國,建設一座新工廠動辄就需要花費幾十億美元,成本非常高。

除此之外,由于醫藥供應鏈的復雜性,大規模制藥供應鏈的轉移需要數年時間。尤其是制藥行業對原材料的高度依賴,在需要確保供應充足、質量穩定和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短期更換供應商或轉移生產基地難度巨大

歐洲制藥聯盟EFPIA所就曾警告稱,關稅可能加速產業外流而非回流,因為制藥商需要5-10年、20億美元才能在美國新建符合監管標準的生產線。

在此情況下,短期内想藥品制造業產能轉移到美國幾乎難以實現,而藥品關稅推升的企業成本最終還是會轉嫁給消費者

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進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政策必然導致美國進口藥品成本上升,直接轉嫁給消費者,加重患者負擔,尤其是依賴進口的專利藥或原料藥,甚至可能出現關鍵藥物斷供。

印度頭部藥企沃克哈特公司董事長亦認為,美國若對藥品加徵關稅,將最終損害美國民眾利益。主要原因在于藥品轉換並非易事,因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審批流程需要耗費數年時間。他認為,無論加徵多少關稅,絕大部分成本最終都將轉嫁給美國醫療體系。其次,即便未來想在美國本土設廠生產藥品,其成本將大幅攀升 ,現有的價格優勢也將蕩然無存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