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中國蔚來去年四季度經調凈虧擴闊且遜預期,高管稱今年四季度將盈利

路透社2025年3月21日 14:27
  • 去年四季度經調凈虧擴闊且遜預期
  • 預計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逾兩成
  • 高管稱有信心今年四季度盈利
  • 全年銷量目標仍是翻番

- 中國“新勢力”電動車企業--蔚來汽車9866.HKNIO.N周五公布,去年四季度經調整(Non-GAAP)凈虧損同比擴闊且遜於預期,營收同比增15.2%並創歷史新高,公司預計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升至兩成以上。高管並稱,今年四季度將盈利,全年銷量目標仍是翻番。

“我們有信心實現今年四季度實現盈利的目標。”蔚來首席執行官李斌在同日舉行的業績電話會上稱。

蔚來高管稱,蔚來2024年實現了10%整車BOM(物料清單)的降本,2025年這些措施還會持續來做,公司有著非常激進的降本目標。

銷量目標上,李斌表示今年全年仍然是把銷量翻番作為年度目標。

產品規劃方面,李斌稱,今年全年將共發布9款車型。其中樂道品牌的第二款產品L90將於第二季度推出,並在第三季度交付。隨後,第三款產品將在第四季度推出,從而形成一個全面的SUV產品陣容。

“憑借蔚來、樂道和螢火蟲三個品牌,公司正在打造全面的產品矩陣,覆蓋15萬元到 80萬元的價格區間。”李斌稱。

融資方面,李斌稱其實不管是美元市場,還是人民幣市場;不管是公開還是非公開的市場,公司的融資渠道比較豐富。未來會根據公司業務發展情況持續關注整個市場的動態,靈活安排資本市場的策略和融資計劃。

蔚來刊登在港交所的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經調整凈虧損65.5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凈虧損49.5億元;營收197億元,去年全年同比增18.2%至657.3億元,經調整凈虧為203.8億元。

解釋四季度凈虧走擴的原因,李斌表示,首先樂道上市在品牌和銷售渠道建設方面有著比較大的投入。其次樂道的銷量離公司預期有一定距離,近期其銷量增長也確實受到了競爭和負面輿情的影響,調研下來約影響了30-40%。

後續銷售上,樂道還是會保持自己獨立的銷售網絡,不會和蔚來品牌合併。但最近幾個月,樂道每個月新增訂單在穩步增長。

此前LSEG綜合分析師對蔚來四季度和全年營收的預估均值為201.6億元和680.2億元;對四季度和全年經調整淨利的預估均值分別為-48.4億元和-187.4億元。

**預計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逾兩成**

蔚來並預計,一季度營收在123.7-128.6億元之間,同比增24.8-29.8%;車輛交付量指引為4.1-4.3萬輛之間,同比增長36.4-43.1%。

李斌在財報中表示,去年蔚來交付汽車創歷史新高,今年三個品牌開啟了新的產品周期。

他稱,蔚來品牌將通過推出以技術及體驗為導向的產品,進一步鞏固其高端品牌定位;樂道品牌瞄準主流大眾市場,將專注于提高銷量及豐富產品組合;螢火蟲品牌的車型將於4月正式上市並開始交付,為未來拓展國際市場發揮關鍵作用。

此外,蔚來將持續提升智能輔助駕駛能力,蔚來世界模型架構NWM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將逐步覆蓋全場景的智能駕駛功能。

“售後服務規模和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及技術服務的增長,推動其他銷售產生正向季度毛利,”蔚來首席財務官曲玉在財報中表示,2025年將更加注重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成本、優化經營效率及推動規模化增長以提高盈利能力。

**毛利率提升**

報告期內,蔚來毛利率為11.7%,高於上年同期的7.5%和上季度的10.7%;汽車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1.9%增至13.1%。

據李斌在電話會上介紹,四季度在供應鏈優化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蔚來品牌的汽車毛利率達14.9%,而樂道在生產初期汽車毛利率就為正。

他稱,爭取蔚來品牌在第四季度的時候能夠達到20%的毛利率,螢火蟲達到15%的毛利率。

財報顯示,四季度蔚來汽車交付量符合此前指引的“7.2-7.5萬輛之間”,共交付72,689輛,其中包括19,929輛樂道品牌汽車,同比增長45.2%;全年汽車交付量221,970輛,同比增長38.7%。

李斌去年12月表示,公司目標是在2025年3月實現每月交付2萬輛樂道汽車,並稱公司將努力提高效率,加強成本控制,以刺激落後兩年的銷售增長。

作為曾經三足鼎立的“蔚小理”新勢力車企之一,蔚來近期銷量與小鵬、理想的差距逐漸擴大。今年2月,小鵬共交付新車30,453台,同比大增570%。相較之下,蔚來共交付13,192台,被寄予厚望的走量車型--樂道L60僅交付4,049台。

蔚來本周稍早表示,與寧德時代300750.SZ達成換電戰略合作,雙方將構建覆蓋全系乘用車的換電網絡,並統一行業技術標準。此外,寧德時代還將對蔚來能源進行不超過25億元的戰略投資。

業績公布後,蔚來美股周五盤前跌幅擴至逾7%,開盤後一度挫7.4%,其港股大幅收跌8.8%;今年迄今其美股、港股累漲8%和3%。(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