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騰邦控股告别港交所,為2025年首家退市企業

財華社2025年1月3日 12:01

曾位列中國民營企業服務業百強的騰邦集團,近幾年來遭遇嚴峻危機,「騰邦系」接連倒下。

繼騰邦國際2022年6月於A股創業板退市後,在港股上市的騰邦控股也黯然告别資本市場。於1月3日,騰邦控股正式從港交所退市,退市前股票代碼為「06880」。

因沒有審計機構和核數師願為2022年財報背書,騰邦控股於2023年4月3日停牌,最終未能等來復牌,迎接公司的卻是港交所勒令退市的信函。騰邦控股在元旦剛過便被勒令退市,這也使其成為2025年首家從港股退市的上市公司。

折騰四年終退市

騰邦控股是一家開發及零售健康及保健產品的企業,其實控人是騰邦集團的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鍾百勝。

騰邦集團早期在業務擴張上缺乏明確方向,涉足機票代理、旅遊、小額貸款等多個領域,自2019年起便陷入了債務危機,並伴隨著資金去向不明和高管間的矛盾等諸多問題。作為騰邦系的一個上市平台,騰邦控股也深陷其中。

在2021年3月,騰邦控股收到涉及1.95億港元的法定要求償債書,這標志著公司一系列危機的開始。

騰邦控股的審計機構頻繁更換,審計機構都不願接手這塊「燙手山芋」,導致公司業績報難產。

騰邦控股多個高管亦涉嫌違法犯罪行為,例如,2022年6月,執行董事孫翼飛因涉及集團兩名前僱員的刑事案件被深圳公安局要求協助調查,導致其職務被暫停。

2022年10月,騰邦控股向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訴訟,起訴李東明及黃鏡恺在擔任公司及騰邦跨境的董事及高級管理層期間未能履行誠信與勤勉義務,致使公司及騰邦跨境的利益受損。

此後,騰邦控股還經歷了罷免執行董事孫翼飛、收到涉資約2.12億港元的償債書以及申請對公司高管資產採取凍結措施等等一系列危機。隨後於2023年9月25日,騰邦控股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

騰邦控股的管理層在過去幾年遭遇大動蕩,包括副總裁及執行董事葉志禮、執行董事黃鏡恺、獨立非執行董事盧詠欣等在内的多名高管從公司離任。

騰邦控股的經營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公司營收在2022年和2023年持續下降,並自2018年以來連續虧損。其中,2023年,公司收入1.49億港元,同比下降17%;年内虧損1.44億港元。

去年多家港股公司被清退

從港股市場退市的類型主要有主動退市和被動退市,被動退市是指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騰邦控股就是其中典型的被動退市的企業。

在2018年,港交所推出「快速除牌」機制,根據該機制,主板上市公司若連續停牌超過18個月、GEM上市公司若連續停牌超過12個月,港交所將有權取消公司上市地位。

自2018年《上市規則》修改除牌程序生效以來,在港股市場被勒令除牌的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Wind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被勒令除牌的上市公司分别為19家、31家、34家、47家、58家。

於2024年全年,港股市場累計有49家企業退市,較2023年的58家有所下降。其中,2024年退市的企業中有32家被取消上市,佔比約為65.3%。

這一現象背後,反映了港股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持續顯效,「劣質股」加速出清。在港股市場中,被除牌退市的企業大多來自傳統行業,一般都有市值小、業績差、年報「難產」、長期停牌、有重大失當行為等特徵。

港股市場的這些變化不僅體現了市場機制的自我淨化功能,也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重要啓示:在資本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持續的業績、健全的公司治理和健康的市場流動性是企業保持甚至提升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