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港股盤後,美團發佈了 2024 年二季度財報,在衆多泛消費同行 “雷聲滾滾” 的襯托下,美團本季度的業績可謂出彩,做到了收入和營收端的雙 beat,具體來看:
1、到家業務平穩增長:主要反映到家業務(外賣 + 閃購)的配送數據上,本季即配總單量約 62 億單,同比增長 14.2%,相比指引和市場預期將將達標交付。以單量增速爲中樞已可推斷,到家業務本季的增長應當並不出彩。而即配收入本季的同比增速爲 13%,也無驚喜。但相比單量增速間的差異已大幅縮窄到僅 1.2pct,由此可推測單均配送收入已近乎同比止跌。海豚投研認爲,可能是減少了配送費的減免和補貼,或低價的拼好飯的攤薄效應變弱了。而無論原因倒底如何,這意味着美團在單均配送 UE 上可能有一定的改善。
2、到店逆勢走強,與抖音正式和解?更多反映到店業務情況的佣金和廣告收入指標上,佣金和廣告營收的同比增速分別爲 19.7% 和 20.1%。相比市場預期(樣本量太少因此參考價值不高),這兩項收入似乎並未跑贏,而實際情況如何?
一方面考慮到這兩項收入中包括增速更低的到家業務的拖累(單量增速僅 14.2%)。且公司披露到店業務本季的單量增速高達 60%,即便有平均單價下滑的影響,實際 GTV 增速大概率仍是高於指引的 GTV 35%~40% 間的增速。海豚投研認爲,到店業務的收入增速可以確定是高於指引的 20%(可能接近 30%),是本季營收超預期的功臣之一。
此外,需要考慮到二季度的宏觀消費情況有比較明顯走弱,餐飲消費分增速由上季的僅 11%,滑落到 5%。服務零售額的累計增速也由 3 月末的 10%,滑落到 6 月末的 7.5%。在行業大盤逆風的情況下,美團到店卻仍能交付比預期稍好的增長,基本確定指向美團和抖音在到店上的競爭進一步退坡了。一個很可能的情景是兩家都攜手將重點轉向了變現。
3、創新業務增長提速:以美團優選(社區團購)和小象超市(自營前置倉)爲核心的創新業務本季營收 216 億,增速拉昇到近 29%,比市場預期多出約 11 億,是此次營收超預期的最大功臣。結合細項收入的預期,我們認爲很可能主要是自營的小象超市增長比較強勁,且自營業務全額記收入的處理規則,也會進一步放大收入的體量。
4、新業務減虧、核心業務增利:盈利層面,新業務在收入超預期的同時,虧損環比上季度腰斬式收窄,僅虧 13 億,明顯少於預期的 21 億。按此節奏,新業務的全年虧損額大概率會明顯少於指引的約 100 億。
創新業務減虧外,核心本地商業板塊的利潤釋放也遠比預期要好,實際爲 152 億,大幅高於預期的 123 億。經營利潤率達 25.1%,較去年同期提升約 3.3pct,創歷史新高。結合前文提及的到店業務增長超預期,和單均配送收入止跌。海豚投研認爲,外賣單均 UE 改善(客單價跌幅縮窄,配送成本保持較低),和到店競爭有所退坡的情況下,本地商業的利潤水平明顯改善,都有貢獻。各業務利潤率具體改善幅度,關注後續管理層的交流。
5、成本和費用層面,本季毛利率達 41.2%,同比去年提升 3.8pct,可見,此次利潤的釋放並非只是靠控制費用,更多是的競爭格局改善,和效率的提升。費用層面,三項經營費用合計同比增長 3%,明顯低於收入增速,公司在費用投入上仍是比較謹慎的態度,對利潤釋放也有一定的貢獻。最終,歸功與超預期的收入增長和明顯的利潤率改善,美團本季整體實現經營利潤 113 億,明顯高於預期的 87 億。做到了收入和利潤端雙 beat。
海豚投研觀點:
在早先電商類公司幾乎全面暴雷,華住和攜程業績反映出的國內娛樂消費也不算強勁的背景下,美團此次逆勢交付一份收入和利潤端都表現不俗的業績,顯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而在財報數字背後,海豚投研認爲展現出的幾個真實業務的變化趨勢是:
1)到家業務(主要指外賣,閃購尚有一定空間)在行業越發接近熟透,大盤增長有限,行業格局也基本穩定,難在市佔率上有多少提升,美團或主動或被動的不再那麼強調增長。而目前大環境又創造了一個勞動力供給充沛的優勢環境,作爲絕對龍頭的美團通過在補貼、佣金或外賣小哥分成的調節,在外賣 UE 上多擠出幾角利潤的是有着比較大的操作空間的。不過,這種提升若沒有重大的科技突破(比如機器人配送),也並非一個可以長期持續的故事。將剩餘的利潤空間擠出後,還是應該視作一個逐漸熟透的業務。
2)而到店業務即上個季度明確增長已經恢復,但利潤仍然因競爭承壓後,此次大概率宣佈了到店的經營利潤率也迴歸到了早先約 35% 的水平上。結合市場調研,這體現了抖音由追求規模(即 GTV)轉向以利潤爲主要考量指標後,美團和抖音可以攜手共同提升變現和利潤的休戰期。即便我們尚不能確信,這意味着到店業務上的永久休戰,但足以上調中短期層面到店業務的利潤預期。
3)最後此次新業務超預期的收入增速和減虧,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早先市場傳言,因多多買菜要重新加大投入後可能會導致美團新業務減虧進展不及預期的擔憂。當然基於拼多多先前業績的溝通,多多買菜選擇加大投入、重回競爭的可能並不能排除。但此次至少表明,在無外部壓力的情況下,美團是有很強的能力來控制和優化新業務虧損的。
總而言之,美團的三大業務在中期內或多或少處在邊際向好的甜蜜期內。
以下是財報詳細點評:
一、到家增長平穩交卷,逐漸熟透?
主要反映到家業務(餐飲外賣和閃購)表現的配送業務數據上,二季度即配總單量約 62 億單,同比增長 14.2%,與公司先前的指引和市場預期相比將將達標交付。由此初步可以推斷,到家業務在去年較高的基數下,本季的表現應當並不出彩。
營收上,美團本季即配收入的同比增速爲 13%,雖仍稍低於單量增速,但可見兩者間增速間的差異已大幅縮窄到僅 1.2pct。按即配收入/單量簡單計算出的平均單均配送收入同比跌幅也收窄到了 1pct(需注意,此數字受不同業務模式確認的配送收入口徑不同的影響)。而單均配送收入的止跌,有以下幾個可能的解釋:1)公司減少了對配送費的減免和補貼,2)拼好飯規模提升帶來的攤薄效應變弱了,3)閃購業務,或美團自營配送的比重上升。
此外,單均配送收入止跌而配送成本因勞動供給的因素大概率會保持較低,也意味着美團在單均配送 UE 上可能有一定的改善。
二、到店逆勢走強,與抖音的競爭正式和解?
更多反映到店業務情況的佣金和廣告收入指標上,本季佣金和廣告營收的同比增速分別爲 19.7% 和 20.1%,上兩個季度廣告增長明顯跑贏佣金的趨勢終止,兩者再度同頻。那這兩項收入的增長算好算差?
參考公司先前的指引,到店業務的收入預期增速大約是略高於 20%,而參考 (樣本量有限) 的市場預期,實際表現反而是略微低於預期的。咋看之下似乎也算不上很好。
不過,考慮到這兩項收入中還包括增速更低的到家業務的拖累(單量增速僅 14.2%),且公司披露的到店業務的單量增速高達 60%,即便有平均單價下滑的影響,最終的 GTV 增速大概率仍是高於預期中 GTV 35%~40% 的增速。所以到店業務的收入增速是要高於指引的。
此外,再需要考慮到二季度的宏觀消費情況有比較明顯走弱的,餐飲消費分增速由上季的僅 11%,滑落到 5%。服務零售額的累計增速也由 3 月末的 10%,滑落到 6 月末的 7.5%。既然行業大盤的增長並不算強,美團到店仍能交付比預期稍好的增長,清晰指向美團和抖音在到店上的競爭進一步退坡了。一個很可能的情況下是,兩家攜手將重點轉向了變現,而非搶份額。
三、創新業務收入超預期
核心的到家到店業務外,以美團優選(社區團購)和小象超市(自營前置倉)爲核心,以及單車、網約車等一衆的創新業務本季營收 216 億,增速拉昇到近 29%,比市場預期多出約 11 億,是營收端 beat 的最大功臣。
結合細項收入的預期,我們認爲應當主要是自營的小象超市增長比較強勁,而自營業務全額記收入的處理規則,也會進一步放大收入的體量。
四、新業務減虧,核心業務增利,夫復何求
盈利層面,本季新業務在收入超預期的同時,虧損環比上季度腰斬式收窄,僅虧 13 億,明顯少於預期的 21 億。按此節奏,新業務的全年虧損額大概率會明顯少於指引的約 100 億。
創新業務減虧外,核心本地商業板塊的利潤釋放也遠比預期要好,實際爲 152 億,大幅高於預期的 123 億。本地商業的經營利潤率達 25.1%,較去年同期提升約 3.3pct,創歷史新高。
結合前文到店業務增長超預期,和單均配送收入止跌。海豚投研認爲,外賣單均 UE 改善(客單價跌幅縮窄,配送成本保持較低),和到店競爭有所退坡的情況下,本地商業的利潤水平明顯改善,對超預期的利潤都有貢獻。而到底哪個板塊的貢獻更多,實際利潤率改善幅度多高,要關注後續管理層的交流。
成本和費用角度,本季度美團毛利潤達 339 億元,毛利率爲 41.2%,同比去年提升 3.8pct,由此可見,此次利潤的釋放並非是靠控制費用,更多是真實的競爭格局改善,和效率的提升。
費用層面,相比去年營銷費用小幅增長了 2%,研發費用則仍是同比收窄的。管理費用則有比較明顯的增長,同比上升 26%,可能主要是由於開拓海外業務的影響。整體上,三項經營費用合計同比增長 3%,明顯低於收入增速,公司在費用投入上仍是比較謹慎的態度,對利潤釋放也有一定的貢獻。
最終,主要歸功與業務本身超預期的增長和明顯的利潤率改善,美團本季整體實現經營利潤 113 億,明顯高於預期的 87 億。做到了收入和利潤端雙 beat。
<正文完>
海豚投研過往【美團】相關研究
財報季:
2024 年 6 月 6 日電話會《重組之後美團改變了什麼》
2024 年 6 月 6 日財報點評《大漲後的美團:真已重振雄風嗎?》
2024 年 3 月 22 日電話會《美團:新業務控制損失,核心業務直面調整》
2024 年 3 月 22 日財報點評《三座大山已去二,美團翻身在即?》
2023 年 11 月 29 日電話會《美團:不服輸,還會繼續投入》
2023 年 11 月 29 日財報點評《一直折騰不服輸,美團還耗得起嗎?》
2023 年 8 月 24 日電話會《 美團:三季度到店景氣度仍高,外賣略有放緩》
2023 年 8 月 24 日財報點評《又是激戰抖音,美團的守衛戰比阿里強》
2023 年 5 月 25 日電話會《美團:對 2023 消費復甦有信心,希望乘風飛起》
2023 年 5 月 25 日財報點評《爆棚的外賣小哥,能幫美團支棱起來嗎》
2023 年 3 月 25 日電話會《美團:面對競爭信心滿滿?(4Q22 電話會紀要)》
2023 年 3 月 24 日財報點評《美團:王國效率依舊可靠 但已非 “銅牆鐵壁”》
深度:
2023 年 6 月 2 日《面對抖音,美團不能再犯阿里的失誤》
2022 年 12 月 16 日《終於放開了,美團能王者回歸嗎?》
2022 年 9 月 22 日《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都認命了?還得博大運》
2022 年 4 月 22 日《美團、京東,憑什麼存量廝殺下反而出色?》
2022 年 4 月 13 日《往週期 “衰變”,阿里騰訊們還剩多少價值?》
2021 年 10 月 22 日《繳罰款、上社保,美團還剩幾分信仰?》
本文的風險披露與聲明:海豚投研免責聲明及一般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