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熱點透視》中國AI資本支出遠低於美國,缺乏前沿領域取得突破的動力

路透社2025年10月9日 03:51

- 人工智能將改變產業和經濟。然而,當美國越來越擔心在先進芯片和數據中心上的支出會導致投資泡沫膨脹時,中國可能會面臨相反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支出在前沿領域取得突破。

中國的科技巨頭們正在迅速放鬆銀根。 上個月,阿里巴巴 9988.HK 的股價飆升至近四年來的最高水平,因為該公司CEO吳泳銘表示,對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需求"遠遠超出 "了公司的預期。

阿里巴巴現在看來將成為中國最積極的人工智能投資者之一:吳泳銘希望將這家市值 4300 億美元的公司打造成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提供商 和全球僅有的五六家超級計算平台之一。他的目標是人工通用智能,即達到或超過人類認知能力的人工智能水平。這一崇高目標在美國科技巨頭中很常見,但在中國卻是一個罕見的雄心壯志。

晨星的分析師認為,阿里巴巴的資本支出未來三年的平均資本支出將約占營收的15%,這意味著總支出約為 710 億美元。據美國銀行分析師8 月估計,到 2025 年中國人工智能資本支出將達到 7000 億元人民幣,約合 980 億美元。但這只是貝恩預測的美國年度支出的五分之一。

中國企業有理由減少支出。

在中國,企業採用 IT 解決方案的速度一直很慢。富瑞的研究報告指出,以雲計算為例,中國的營收僅占全球營收的十分之一。 Visible Alpha測算,本財年微軟的 Azure 和亞馬遜的 AWS 部門營收預計均超過100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雲智能集團僅為210億美元。

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也存在著價格競爭,這將限制人工智能投資的回報率。在雲計算領域,阿里巴巴正在與從華為到國有移動運營商等十幾家對手展開激烈競爭。

美國對芯片的出口管制也意味著中國公司在算力上更依賴于性能較弱的國內替代品。這意味著企業必須購買更多的半導體,才能達到與西方同行相同的效果,或者投資尋找創造性的變通辦法和捷徑。一些企業,如阿里巴巴和華為,正在投入資源開發自己的處理器。

這些硬件限制,加上價格戰和人工智能應用緩慢,都是利潤殺手。阿里雲智能營業利潤率預計將在2027年達到9.2%,比今年增長不到一個百分點。根據 Visible Alpha 的數據,這還不到 Alphabet 雲解決方案部門的一半,不到亞馬遜 AWS的四分之一。

此外中國的目標相互衝突,可能會抑制企業的支出。政策制定者希望 實現技術自給自足,成為人工智能的領導者。 但他們也對該領域的"無序競爭 "和 "從眾 "行為提出了警告。為了避免從太陽能電池板到電動汽車等行業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中國政府希望以協調的方式發展人工智能。阿里巴巴、騰訊和其他在長達數年的監管打壓中遍體鱗傷的公司很可能唯唯諾諾--這與OpenAI簽署價值 1 萬億美元的交易和合作協議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些壓力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中國科技公司都選擇在工廠、學校、醫院、城市等領域快速實現應用的商業化,而不是花費更多資金來實現更高的人工智能能力。

中國對支出的謹慎態度意味著,與美國相比不太可能面臨人工智能泡沫引發的經濟崩潰,但有可能在塑造這一代最重要的技術方面落後。

(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