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分析》就全球併購而言,第三季是近期歷史上最好和最差的時期之一

路透社2025年10月1日 03:58
  • 儘管總體交易量下降,但超大型交易激增
  • 第三季平均交易規模放大至1.414億美元
  • 跨境併購達到 9,310 億美元,創 2021 年以來新高

- 對於全球交易商來說,第三季是近代歷史上最好的一個季度,也是最糟糕的一個季度。

根據Dealogic的數據,第三季全球併購交易額達到驚人的1.26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0%,是史上交易額第二高的第三季。但數據顯示,第三季僅簽署 8,912筆交易,比去年同期下滑16%,是20年來交易量最差的一個季度。

對於交易商來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他們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後曾發出豪語聲稱2025年將是輝煌的一年。但是,特朗普在解放日發動的懲罰性關稅以及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持續反壟斷打擊,使得市場在第二季度大幅波動,促使許多公司在貿易談判期間推遲了併購和首次公開發行(IPO)計劃。

被壓抑的公司需求加上股市屢創新高,在最近幾個月釋放出大量大規模交易和IPO,挽救了該行業原本奄奄一息的一年。數據顯示,簽約的交易減少,但平均交易規模已從去年同期的8,550萬美元飆升至第三季的1.414億美元。

Evercore美國投資銀行聯席主管Naveen Nataraj在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隨著今年的進展,人們越來越確信,關稅情勢將在人們能夠駕馭的情形下落幕。”

4月時,幾家大型且轟動的IPO案件拉開序幕,包括門票轉售商 StubHubSTUB.N的8 億美元 IPO和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KLAR.N的13.7億美元 IPO,幫助重振本月早些時候IPO市場。今年迄今,全球仍有約987家公司通過 IPO募集約1,150億美元,IPO家數與募集金額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24%和9%。

在歐洲,一些IPO又開始進行了。

摩根士丹利股票資本市場全球聯席主管Martin Thorneycroft表示:"自去年9月以來,我們看到IPO相對低迷,主要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高質量的大市值公司上市,但現在我們開始看到了這一點。”

**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亞洲IPO和二次上市尤為熱絡,尤其是在香港交易所,中國企業紫金黃金國際 2259.HK 周二IPO融資32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IPO。Dealogic數據顯示,由於共和黨威脅要中國股票從美國退市,今年到目前為止,多家企業在香港總共融資230億美元,是2024年同期融資額的三倍多。

高盛亞洲(不包括日本)股票資本市場主管James Wang表示:“投資者對中國風險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加上全球單純做多基金從美國分散至其他市場,推動更多資金進入香港上市市場。”

摩根大通美洲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David Bauer指出,該行在感恩節前至少有六七家甚至更多的新股上市。不僅是創始人主導的 IPO,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也開始推出更多的 IPO。

Bauer稱:"交易正在運行,投資者正在賺錢,待完成交易開始增多。”

**加密產業與人工智能熱潮**

加密公司以及任何與這類公司有關的業者在9月協助推動IPO熱潮,將特朗普政府放寬相關管製作為融資契機。穩定幣發行商 Figure FIGR.O在9月10日的IPO中籌集7.875億美元,這起IPO不但獲得超額認購、且規模也有所擴大。

在併購和IPO市場上,幾乎所有和人工智能(AI)扯上關係的公司都炙手可熱,不管是軟件業者、基礎設施或芯片商都是如此。Nvidia(輝達/英偉達) NVDA.O斥資1,000億美元入股OpenAI這樣的轟轟烈烈的私人交易並沒有納入Dealogic的排行榜,但其他AI相關交易則是榜上有名,例如以色列 軟件公司CyberArk Software在7月份以 245億美元收購 Palo Alto Networks,後者運用AI提供網絡及雲端安全服務。

Mayer Brown專門從事併購業務的合夥人Camila Panama說:"幾乎所有客戶,不管是什麼行業的客戶,都在併購策略中將AI納入考量。”(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