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台灣央行:第二季本地銀行海外債權餘額6,482億美元創新高,美國連40季居榜首

路透社2025年9月26日 11:20

路透台北9月26日 - 台灣央行周五公布,6月底本地銀行依直接交易對手基礎統計之海外債權餘額為6,48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並較3月底增加5.57%,主要是對非銀行的私人部門債權增加所致;曝險對象則以非銀行的私人部門占57.46%為主,銀行占27.53%次之,公共部門則占13.82%。

在前10大曝險國家(地區)方面,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盧森堡、澳大利亞、日本、香港、英國、新加坡、法國及越南,合計4,780億美元,占直接交易對手基礎外國債權餘額的73.75%。

央行金檢處副處長謝人俊指出,第二季對美國曝季增148億美元(或增8.22%),金額達到1,948.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水準;其中,自有資產增加130億美元,主要是銀行存放央行(美聯儲)和同業資金之拆存增加130億美元,以及信託資產增加18億美元所致。

“銀行有說明,主因是美國對等關稅造成市場波動升高,短期資金的拆款可增加資金運用彈性,而信託資產增加,主要是第二季美元貶值,投資人加碼投資股票型和債券型基金。”他說。

同時,對中國大陸的曝險則季增24億美元(或增5.16%),金額為484.96億美元,排名亦自第一季的第三名,躍居至第二大,主要是銀行以投資中國大陸政府公債最多,且人民幣升值1.2%。

另對於美、中的曝險差距方面,他表示,自2015年9月以來本地銀行對美國債權已連續40季超越中國大陸,且長期呈上升趨勢;而對美、中曝險之差距自2023年6月突破千億美元大關後,已連九季維持於千億美元以上,第二季兩者差距更是進一步擴大至1,46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本地銀行對法國的曝險金額為188.57億美元,較第一季增加21.66億美元且擠入曝險“前十大”,即自上季的第11名攀升至第九大,主因是本地銀行投資法國公債,加上歐元升值8.25%。

央行並公布,今年6月底本地銀行依保證人基礎統計之海外債權淨額為6,327億美元,較3月底增加5.92%;而暴險對象以非銀行之私人部門占54.84%為主,銀行占27.64%次之,公共部門則占16.23%。

至於曝險險前10大國家(地區)依序為:美國、中國大陸、盧森堡、日本、澳大利亞、香港、法國、韓國、印度及英國,合計4,663億美元,占保證人基礎外國債權淨額之73.69%。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Tradingkey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