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二CPI數據公布後,貿易加權美元下跌了約0.5%。這種疲軟在過去兩天持續,直到昨天生產者價格通脹數據公布。這一數據顯著高於預期,環比增長0.9%。實際上,接受彭博社調查的約50位分析師中沒有任何人預測增幅超過0.4%。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外匯分析師沃爾克馬爾·鮑爾(Volkmar Baur)指出,生產者價格的這一顯著高於預期的上漲可能提醒市場,新引入的關稅可能會影響美國的通脹。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今天的PPI數據才引發了這一變化。畢竟,週二核心通脹也略微超出預期,並在細節中顯露出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例如,觀察核心通脹的動量(季節性調整的3個月年化變化),我們看到從5月的1.7%加速至現在的2.8%。因此,最近幾個月並沒有出現持續向美聯儲2%目標下行的趨勢。"
"此外,核心商品子組件價格僅上漲0.2%,表明由於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跡象不多,這一點具有誤導性。除了上次通脹衝擊後的時期外,這是自2001年以來7月的最高增幅。自2001年以來,核心商品價格的年變化率在超過50%的月份中低於零。商品價格通常趨向於下跌。在大多數情況下,推動通脹的是服務。因此,核心商品的年變化率在7月為1.2%也應當是一個警示信號。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數字,排除疫情後高通脹時期。"
"這是否意味著美聯儲在9月份決定降息之前應當謹慎?可能是。結果會在9月份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嗎?可能不會。正是這種差異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對美元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