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倫敦11月10日 - 美國政府停擺結束後,美國經濟數據的回歸可能無助於釐清宏觀形勢,因人工智能熱潮和貿易扭曲給它蒙上了陰影。
美聯儲決策者正在竭盡全力猜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但也僅僅是猜測而已。美聯儲中比較謙虛的人承認,現在還無法判斷。
克利夫蘭聯儲總裁哈瑪克是眾所周知的鷹派人物,也是明年美聯儲決策委員會的投票委員,她說,人工智能投資熱潮和相關股價飆升使問題變得複雜,因為它創造了一種二元經濟,高收入者和資產持有者的經濟狀況良好,即使生活成本給其他人造成了壓力。
簡而言之,她認為美聯儲正走在政策的高壓線上,不能向任何一個方向傾斜。"哈馬克上周在紐約經濟俱樂部上說:"當你看到這種二元結構時,貨幣政策就真的很困難了。"
"二元經濟 "是當下的流行語。
消費物價通脹率仍然遠高於目標,而且還在上升,金融條件是多年來最寬鬆的--但裁員人數卻在增加,部分原因是採用了人工智能。
一個創造了極少就業崗位,但GDP年化增長率仍高達 4% 的經濟體--至少在亞特蘭大聯儲模型所掌握的有限數據中是如此--是一個難以駕馭的經濟體。
人工智能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有多大,或者未來會有多大,目前仍不確定。但可以想象的是,當數千億美元的人工智能投資推動了GDP增長,而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又給物價帶來了上漲壓力時,我們可能會看到明年的就業創造停滯不前。
對這一切進行精確測算充滿困難。
例如,在今年上半年美國GDP年1.6%的年化增長率中,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支出據稱占了三分之二以上,而經濟的其他部分卻在蹣跚前行。
然而,關稅引發的波動很可能扭曲了這一局面,而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股票大漲很可能促進了富裕群體的消費。
"更無形"?
計算就到此為止吧。
對政策制定者來說,不幸的是,這種統計上的迷霧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困擾經濟預測。
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經濟學家放大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 "分叉"。報告顯示,在今年前六個月,信息處理設備和軟件的資本支出確實按年率計算增長了 26%,而其他經濟領域幾乎沒有增長。
但報告指出,被認定為 "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資本支出 "的類別非常模糊。例如,它們包括醫療設備和辦公用品等,但不包括數據中心建設、研究和電網投資。
IIF表示:"投資和貿易數據共同凸顯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結構性轉變:美國經濟正變得更加無形。"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語言模型的訓練和算法的策劃也只被部分記錄為投資。它們對生產力、速度和創新的影響仍然難以捕捉。
對於投資者來說,對人工智能未來的豪賭似乎仍是唯一選擇。真正的經濟影響可能數年後才會顯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