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元/日元在週二的早盤亞洲交易時段接近95.50,匯率逐漸走強。澳大利亞元(AUD)在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利率決定後吸引了一些買家,兌美元(USD)走強。
澳儲行董事會決定在週二的7月份政策會議上將官方現金利率(OCR)維持在3.85%不變。此決定令市場對25個基點(bps)降至3.6%的預期感到意外。
澳儲行的貨幣政策聲明表示,董事會將關注數據和風險評估的變化,以指導其決策,並補充說前景仍然不確定。注意力將轉向週二晚些時候的澳儲行新聞發布會。澳儲行行長的鷹派言論可能會提振澳元,而鴿派信息則往往會削弱其表現。
在日元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週一晚間宣布對來自日本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生效日期為8月1日。特朗普警告稱,任何報復性關稅將會遭遇更高的關稅,但對那些放寬貿易壁壘的國家,仍然留有減免措施的可能性。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週二早些時候表示,日本未能與美國達成協議,因為該國一直在捍衛需要捍衛的利益。此外,早前發布的日本工資增長疲軟數據可能進一步複雜化日本央行(BoJ)正常化貨幣政策的路徑,並成為施壓日元的關鍵因素。
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為澳大利亞製定利率並管理貨幣政策。理事會每年在11次會議上作出決定,並根據需要召開臨時緊急會議。澳大利亞央行的主要任務是維持物價穩定,這意味著通脹率在2-3%,但也「……為貨幣穩定、充分就業、經濟繁榮和澳大利亞人民的福利做出貢獻。」它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工具是提高或降低利率。相對較高的利率將使澳元走強,反之亦然。澳大利亞央行的其他工具包括量化寬松和緊縮政策。
傳統上,通貨膨脹一直被認為是貨幣的負面因素,因為它總體上降低了貨幣的價值,但在現代,隨著跨境資本管製的放松,情況實際上正好相反。現在,適度的高通脹往往會導致央行提高利率,這反過來又會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這些資金來自尋求利潤豐厚的投資場所的全球投資者。這增加了對當地貨幣的需求,在澳大利亞就是澳元。
宏觀經濟數據衡量經濟的健康狀況,並可能對其貨幣的價值產生影響。投資者更願意將資金投資於安全和增長的經濟體,而不是不穩定和萎縮的經濟體。更多的資本流入增加了總需求和本國貨幣的價值。GDP、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就業和消費者信心調查等經典指標都會影響澳元。強勁的經濟可能會鼓勵澳大利亞儲備銀行提高利率,這也支持澳元。
量化寬松(QE)是在降低利率不足以恢復經濟中信貸流動的極端情況下使用的工具。量化寬松是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印刷澳元(AUD)以從金融機構購買資產(通常是政府或公司債券)的過程,從而為他們提供急需的流動性。量化寬松通常會導致澳元走弱。
量化緊縮(QT)是量化寬松的反面。它是在量化寬松之後,當經濟正在復蘇,通脹開始上升時進行的。在量化寬松中,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從金融機構購買政府和公司債券,為它們提供流動性,而在QT中,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停止購買更多的資產,並停止將其持有的到期債券的本金再投資。這將對澳元有利(或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