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中國商務部專家:美國對中貿易逆差非中國造成,中美應加強對話和合作

路透社2025年7月2日 01:19

-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撰文稱,中美經貿關係是經濟全球化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共同產物。中美加強對話和合作,才能在可持續生產、可持續貿易和可持續消費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人民日報周三刊登其文章並表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並非由中國造成,而是其自身製造業空心化、經濟結構問題的必然結果,將貨物貿易逆差等同于“吃虧”,是對經濟學基本規律的誤解,也是強行為貿易戰找借口。

過去幾十年,美國的貨物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其根源主要是三方面因素:低儲蓄率與高消費傾向;製造業空心化與產業外移;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

“將貨物貿易逆差視為‘吃虧’,是一種誤導性的零和思維。”張建平說。

他在文章中並表示,在中美經貿往來中,中國雖然對美出現貨物貿易順差,但許多關鍵零部件仍需從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進口,同時中國大量購買美方的服務,包括知識產權付費、金融保險和物流、專業服務等,中國製造的附加值和利潤空間相對有限。

相較而言,美國對華貨物出口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利潤水平。美國企業通過投資中國每年在中國市場獲得的利潤要遠高於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獲得的利潤。

他強調,要解決製造業空心化和財富分配失衡等問題,美國需著眼于其內部教育體系改革、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勞動力技能升級,而不是一味甩鍋給他國。

文章還提到,中國無意挑戰美國,也從未主動挑起貿易爭端,始終主張中美應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但美國反復設置障礙,限制與中國的雙向投資、限制對華技術出口等;其動機顯然已不僅僅是解決貿易逆差,而是意在遏制中國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

今年中美2.0版關稅戰可謂跌宕起伏:4月初雙方“對等關稅”在短短一周內飆升至125%,5月初日內瓦會談後又超預期“對砍115%”,6月初形勢再度緊張,但在兩國元首罕見通話後,倫敦會談達成框架協議,儘管協議細節迄今仍未公布。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周二表示,他相信中國將遵守近日達成的協議,加快稀土礦物和磁體的出口速度。(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