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公佈的中國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上個月的49.8略微意外地升至50.4,但市場似乎在關注官方PMI。德國商業銀行外匯策略師沃克馬爾-鮑爾(Volkmar Baur)指出,週六公佈的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顯示經濟動能進一步下滑。
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的下滑也具有廣泛性。在製造業,生產和新訂單均下滑。此外,勞動市場和價格發展兩個分項都顯示持續疲軟。價格分項顯示,8 月份生產者物價月環比再次大幅下降,這很可能使年增長率回到-2.0%的水平。因此,中國本身的通貨緊縮風險依然存在,世界其他地區的通貨緊縮動力也正在減弱。
為了限制經濟疲軟對國債殖利率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上週開始在市場上積極買賣國債。這樣做是為了在短端降低當前利率,在長端保持較高利率。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不收回整個市場流動性的情況下,使殖利率曲線陡峭化。看來,央行是想防止目前的長期公債利率進一步下降。
透過支持利率水平,目的是防止與 10 年期美國國債的利差過大,從而給人民幣帶來壓力。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時機值得懷疑,因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趨於升值。另一個疑點是,中國人民銀行希望防止目前 30 年期中國公債的殖利率低於同期限日本公債的殖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