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中全會上,中國承諾完善市場機制,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公平的市場環境,並強調將進一步擴大開放。
在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正在轉向純政府主導型經濟的當下,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但歸根結底,重要的是執行,而中國先前在這方面的表現有目共睹。
技術和創新以及財政和福利改革也是重點關注事項。
中國發布的三中全會公報概述了優先事項,我們將在周末了解更具體的政策文件。
無論中國是否推行改革,短期內都無法幫助中國擺脫挑戰,因為這些挑戰更與房地產狀況有關。不過,改革確實會影響中國的長期成長潛力。
以改革為重點的中國三中全會今天閉幕,會議公報概述了未來五年的主要改革方向。到目前為止,這份藍圖與預期大致一致,因為最近官方媒體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暗示了中國領導層的優先事項。待發布更詳細的文件後,我們才能知道更多。以下是關鍵字詞和要點:
市場改革:「建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更好發揮市場作用,營造更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要取消市場限制,加強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糾正市場失靈。的私人經濟法。重要的是,它發出了一個信號,表明中國將繼續致力於讓私營部門在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成長:三中全會極不尋常地討論了當前的經濟狀況,顯示經濟狀況十分嚴峻。公報指出,官員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並將“積極擴大內需”。因此,在第二季經濟成長年率錄得 4.7% 後,中國可能會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以實現 5% 的目標。
開放:「我們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繼續透過開放推進改革」。繼疫情之後,中國採取了新的措施,為外商創造更具吸引力的商業環境,並取消了對製造業投資的所有限制。中國可能會與全球南方國家達成更多貿易協議,但這可能伴隨著與美國和歐洲的更多貿易爭端。
科技創新:「我們將因地制宜,完善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我們必須…完善調動全國資源進行重大技術突破的新體制。我們將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結構性改革」。長期以來,科技創新一直是中國發展策略的核心,而提高全要素生產力才是重點,這與「培育新質生產力」是同義詞。政府將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也是中國在關鍵領域實施自力更生策略的關鍵。
財政和金融改革:「我們必須在財政、稅收、金融和其他主要領域進行協調改革。我們將…深化財政和稅收制度改革,進一步改革金融體系」。中國需要改革財政制度,因為地方政府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土地出售。他們需要其他收入來源,否則中央政府需要承擔更大份額的融資負擔。不過,目前還沒有關於改革的細節,但我們可能會在未來幾天了解更多。
福利改革:「…在發展中保障和增進人民福祉,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們必須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制度…為最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幫助…我們將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就業優先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改革醫療衛生體系,完善促進人口發展和提供相關服務的體系」。如果中國福利制度進一步完善,人口下降問題將得到了間接解決,這次公報還暗示將提供更多的兒童保育服務以提高出生率。
此外,公報也強調國家安全是優先事項,國防現代化,並強調綠色發展和減少碳排放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