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熱點透視》中國尚未贏得全球權力鬥爭

路透社2025年9月15日 02:50

- 本月接二連三發生的大事件可能給人這樣一種印象,即北京與美國的超級大國之爭已基本結束。先是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手牽手,在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隨後,習近平在北京舉行的閱兵式上展示了中國的軍事實力,普京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則站在他身旁。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斷欺凌美國的朋友和盟友,卻在掏空美國的力量。此舉削弱了美國享有的優勢的部分源頭,譬如其無與倫比的盟友網絡和軟實力。

但美國仍有許多優勢。美國的實力相當雄厚,特朗普到2029年卸任之前不可能將其全部浪費掉。同時北京也有自己的弱點,其模式對其他國家缺乏吸引力。因此,雖然歐盟等其他大國力量薄弱,但它們也可能找到發揮其影響力的途徑。

**美國的力量源泉**

美國擁有六大力量支柱:軍事實力、盟友、充滿活力的經濟、技術創新、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以及"美國模式"的吸引力。

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削弱這些優勢,縮小與美國之間在軍事、經濟和技術方面的差距。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在關鍵商品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並提出了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一帶一路"倡議,幫助許多國家建設基礎設施,以此提升了中國的影響力。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習近平與普京的關係日益密切,幫助維持俄羅斯的戰爭努力。兩位領導人一致希望打破美國的霸權。

與此同時,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推行的政策也傷及美國自身。他實施的關稅可能會將美國經濟推向衰退,減稅將使聯邦政府本已高企的債務負擔再增加數萬億美元,而且他的政策正在削弱美元。

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還導致美國與加拿大和歐洲大部分國家等盟友對立。高關稅政策把印度推向中國,同時特朗普政府大舉逮捕約300名韓國工人的行動則使其與首爾的關係緊繃,並使其他計劃在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的公司感到恐慌。

特朗普在支持烏克蘭的問題上搖擺不定,引起了歐洲盟國的焦慮,它們認為基輔的安全對本國至關重要。同樣,他在台灣問題上模棱兩可的表態也讓人懷疑他是否會反對中國對台灣動手。

此外,特朗普越是在國內推行獨裁政策,美國就越是難以宣稱自己是民主的捍衛者。他的政府放棄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大砍對外援助並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發動戰爭,令世界大多數國家感到不滿。

然而,儘管外界對特朗普有諸多抱怨,但與中國19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相比,美國的經濟體量仍大得多,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29萬億美元,而且在軍事和技術上仍有優勢。雖然美國的歐洲和東亞盟友感到不滿,但他們不會在感受到俄羅斯和中國威脅的情況下拋棄美國。

圖:中國追趕美國經濟的步伐停滯

**中國的弱點**

與此同時,中國的不斷進步也掩蓋了一些嚴重弱點。多年來,中國通過投資幾乎沒有經濟回報的項目來支撐經濟增長,導致信貸大規模擴張。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信貸占與經濟產出之比已從2008年的113%增至2024年的287%。現在一些信貸已經變成壞賬,經濟也在放緩。

圖:中國債務負擔在過去20年間幾乎增長兩倍

中國還沉迷于出口。雖然中國減少了對美國的依賴,但相應地向其他國家出售了更多商品。其他國家現在擔心中國向他們傾銷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

中國還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形勢。據世界銀行預測,中國人口到2050年將減少12%,而同期美國人口將增加9%。習近平的繼任者人選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與此同時,中國人勤奮工作、低消費、服從共產黨路線的模式對其他國家的公民來說吸引力有限。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政府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這對其他國家的獨裁者很有吸引力。但即使是這些強人也對依賴中國心存戒備。比如,在特朗普對印度徵收懲罰性關稅後,印度總理莫迪公開展示了他與習近平的友誼。但中印邊界爭端由來已久,莫迪並不希望與習近平處於同一陣營。印度和美國領導人上周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暗示他們正在努力達成協議。

**中等強國的時刻?**

那麼我們是否會迎來所謂"中等強國"獨立于華盛頓和北京之外發揮影響力的時刻?雖然它們肯定有機會在沒有超級大國的情況下聯合起來,但這對那些面臨安全威脅的國家來說並不容易。

以歐盟為例。歐盟不能讓俄羅斯打敗烏克蘭--為此,歐盟迫切希望華盛頓繼續向基輔提供支持。因此,儘管特朗普恃強凌弱,歐盟還是與美國達成了單方面利好美國的貿易協議,並承諾將國防開支比例提高約一倍。

確實,烏克蘭戰爭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全球力量平衡。俄羅斯的勝利將是中國的勝利,也是美國的損失。但如果烏克蘭避免戰敗,歐洲將獲得一針強心劑。歐洲還可能從美國手中獲得一些自主權,特別是如果它能加強自身防禦的話。

美式和平可能正在消退,但未來或許也不會出現中式和平。(完)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