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7月份降至49.3,創三個月新低,因需求減弱。工業生產(IP)和出口增長可能因關稅影響和前期活動減弱而有所放緩。固定資產投資(FAI)和零售銷售增長可能從6月份的下降中恢復,部分原因是正常化。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脹可能轉為負值,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通縮可能因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而有所緩解,渣打銀行經濟學家Hunter Chan和Shuang Ding報告稱。
"中國官方製造業PMI在7月份從6月份的49.7微降至49.3,新訂單PMI下降0.8點進入收縮區間。此外,新出口訂單下降0.6點,暗示在美國全球對等關稅於8月1日生效之前,外部需求減弱。因此,生產PMI微降0.5點至50.5。此外,服務業PMI小幅下降至50,建築業PMI因天氣影響從6月份下降2.2點。"
"我們預計出口和工業生產(IP)增長因需求減弱、前期活動減弱和關稅影響而放緩。由於基數效應,進口可能收縮,幫助保持月度貿易順差可觀。月度固定資產投資(FAI)在兩年複合年增長率(CAGR)基礎上可能小幅改善,住房投資可能仍是主要拖累。零售銷售增長可能反彈,從6月份的急劇下滑中正常化,受到以舊換新的支持。"
"CPI通脹可能在7月份降至-0.4%(同比),在6月份短暫反彈後,因食品CPI可能再度下降,服務CPI可能保持疲軟,抵消了燃料價格的上漲。PPI通縮可能有所緩和,部分原因是國內大宗商品價格的跳升。我們估計,社會融資總量(TSF)增長因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融資的強勁而進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