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ea Herbst-Bayliss/Isla Binnie
路透紐約7月29日 - 數據顯示,隨著股東和董事會監督力度的加大,對低於標準的回報或不當行為的容忍度降低,美國公司正在以二十年來最快的速度撤換首席執行官。
非營利性高管研究機構美國經濟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和數據分析公司ESGAUGE的數據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至少有41位標普500指數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離職,而2024年全年的離職人數為49人,這是自2005年以來按年率計算的最快速度。
最新的一個例子是,生產汰漬洗衣粉和邦迪紙巾的消費品公司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 PG.N)周一表示,公司首席執行官喬恩-莫勒(Jon Moeller)將於明年由長期從事 。自 2021 年起擔任首席執行官的 Moeller 將成為執行董事長,這是董事會中一個強有力的角色,可以讓這位前任首席執行官在公司事務中保留強有力的發言權。
在此之前,僅在過去三周內,泰諾(Tylenol)生產商肯維(Kenvue KVUE.N)就更換了首席執行官,保健產品分銷商亨利-申(Henry Schein HSIC.O)也表示其首席執行官將在年底離職。
在採訪中,十多位高管招聘人員、投資者、銀行家、律師和行業顧問將今年的高離職率歸因于一系列原因,其中一些原因是自19世紀Covid大流行以來經濟和社會變革的結果。
這些人說,高通脹、地緣政治不穩定和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戰使首席執行官的工作變得複雜,而多元化的發展則使董事會更加獨立,對高管的要求也更高。
與此同時,在創下新紀錄但主要由大型科技公司推動的股市中,表現不佳讓激進投資者有了更大的影響力,他們推動企業變革,從出售部門到回購更多股票,從而導致管理層變動。
"咨詢公司 Jasper Street 的執行合夥人彼得-達-席爾瓦-文特(Peter da Silva Vint)說:"試圖解雇首席執行官已經成為對被認為是失敗的公司戰略的全民公決。"作為一種傳遞信息的機制,投資者對它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根據美國經濟咨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領導的一項研究 (link),在去年更換了領導人的標普500指數公司中,幾乎有一半(42%)的公司在股東總回報方面排名倒數第25位。
以 Kenvue 公司為例,自兩年前從強生公司JNJ.N分拆出來後,該公司股價下跌了 16.5%,董事會表示將更換首席執行官 Thibaut Mongon,"以釋放股東價值並充分發揮其潛力"。相比之下,自 2023 年 8 月 Kenvue 成為一家完全獨立的公司以來,標準普爾 500 指數已經上漲了 41%。
在三家美國對沖基金--Starboard Value、Tom'sCapital和Third Point--推動公司變革之後,Kenvue採取了行動,Starboard首席執行官杰弗里-史密斯(Jeffrey Smith)在3月獲得了董事會席位 (link),以解決該對沖基金的代理權爭奪戰。
然而,Kenvue 的戰鬥仍在繼續。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另外兩家基金仍在繼續推動更多變革,包括剝離資產和可能出售整個公司。消息人士說,隨著新首席執行官的上任,投資者們相信,出售肯定會隨之而來。
Kenvue公司拒絕置評,Mongon公司無法聯繫到,對沖基金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喬治城大學教授、公司治理專家杰森-施洛特澤(Jason Schloetzer)說:"激進投資者感覺自己的權力更大了,如果他們已經買下了一家公司的五年計劃,那麼他們就希望有人來執行它。"如果最高層的人做不到,他們就會找下一個。
公司治理專家說,除了股東激進主義和業績之外,過去十年來董事會構成的變化也是高層動盪的原因之一,當時人們開始關注增加多樣性。這些人說,這些董事會的獨立性更強,對首席執行官的約束更嚴。
"高管招聘公司 Spencer Stuart 全球董事會和首席執行官業務主管 Jason Baumgarten 說:"與前幾代人相比,新成員更具客觀性。
首席執行官流失率高的另一個因素是:對不道德行為的容忍度降低,尤其是在 #MeToo 運動之後。對個人行為的質疑導致標普500指數40位首席執行官中至少有兩位離職--克羅格KR.N和科爾士KSS.N。這兩家公司的代表沒有回應置評請求,也無法聯繫到前高管置評。
但這一趨勢也超出了上市公司的範圍。
本月早些時候,私營科技公司 Astronomer 的已婚首席執行官安迪-拜倫(Andy Byron)離職,原因是他在酷玩樂隊音樂會上擁抱該公司人力資源主管克里斯汀-卡伯特(Kristin Cabot)的視頻被瘋傳。Astronomer 沒有回應置評請求,也無法聯繫到拜倫。
Jasper Street 的 da Silva Vint 說,聲譽風險和企業文化已成為公司長期價值的核心。"他說:"如今的董事會更願意採取果斷行動,罷免高管,這不僅是為了執行政策,也是為了保護股東、員工和公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