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面對不確定的選舉結果的經濟前景 - 法國巴黎銀行

2024年7月2日 14:05

我們的核心設想是,歐元區經濟起飛,美國經濟軟著陸,最新可用指標證實了這一點,其特徵是預期的成長率趨同。然而,這個基本假設可能受到大西洋兩岸政治不確定性的影響(法國提前議會選舉和美國總統選舉的不確定結果)。此外,儘管歐洲央行如預期的那樣在6月開始了其寬鬆週期,為經濟成長提供了及時的支持,但聯準會仍在退縮。這種延續現狀的做法,即使在目前看來是合理的,也構成了另一種下行風險。然而,經濟成長正受益於其他支持性和彈性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實際工資上漲。旅遊業的活力、公共政策的支持(如歐洲的下一代歐盟和美國的通貨膨脹減少法案(IRA))、對低碳轉型的投資和能源衝擊的消散也起到了順風作用。

圍繞6月6日至9日舉行的歐洲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現已消除,我們知道了結果。但這些結果對歐洲議程的實際影響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表面上看,2024-2029年選舉的新一屆歐洲議會的組成總體上變化不大,由歐洲人民黨、標準發展集團和更新歐洲組成的中間派政黨仍然佔多數(根據6月27日的統計, 720個席位中有399個席位,這仍然是臨時的),儘管程度有所下降。極右翼政黨(ECR和ID)的強勁成長損害了復興歐洲集團和綠黨,這是這次選舉的第一個顯著特徵。在這個階段,很難知道這種政治重組對歐洲議程優先事項的確切影響,以及達成繼續推進這項議程所需的妥協的難易程度。

在6月27日歐洲理事會閉幕時,未來五年的優先事項1被定義和總結為:“面對新的地緣政治現實,戰略議程將使歐洲更具主權,並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最後一點將特別基於恩里科•萊塔(Enrico Letta)(關於單一市場)、克里斯蒂安•諾亞(Christian Noyer)(關於歐洲資本市場)的報告,以及馬裡奧•德拉吉(Mario Draghi)即將發布的報告(關於競爭力)。鑑於歐元區和美國之間已經出現的成長鴻溝,我們預測到2025年歐元區和美國之間的成長率趨同,如果實現的話,也只是向前邁出的一小步。這些報告所尋求的正是實現這一飛躍的條件。歐盟的目標必須是以務實的方式推動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應對氣候和社會挑戰。歐盟27國也同意重新任命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為歐盟委員會主席,這項任命也必須得到歐洲議會的批准,該議會將於7月18日投票。

歐洲議會選舉的第二個顯著特徵是選舉結果在法國的政治影響。儘管選舉結果與民調結果一致,但出人意料的是,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隨後立即宣布解散國民議會,因此宣布提前舉行議會選舉(第一輪於6月30日舉行,第二輪於7月7日舉行),其結果高度不確定。

這就是我們對經合發組織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狀況和前景進行季度審查的特殊背景。我們的核心情境是歐元區經濟起飛,美國經濟軟著陸,其特點是預期成長率趨同(從2024年第三季開始按季度計算,到2025年按年平均計算)。然而,如果歐元區正在進行的復甦因政治不確定性而動搖,這一基線情景可能會偏離軌道。另外兩個主要的不確定性繼續對美國經濟成長構成下行風險,但也會透過外溢效應對世界其他地區構成下行風險。一方面,這是聯準會長期維持貨幣現狀(可能直到12月才首次降息)的後果;另一方面,這是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

核心情境:強勁成長、通膨持續下降、貨幣寬鬆與財政整頓

然而,除了這些下行風險之外,還有一些支持和支撐經濟成長的因素,支撐著我們目前的核心前景。首先,由於通膨下降速度快於仍有限的薪資放緩,實質薪資成長。以下因素也會產生正面影響: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法國也將受益於奧運會的具體影響);能源價格衝擊的消散(這對歐元區的危害比對美國更大);用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話來說,貨幣限製程度的降低已經在歐元區開始,美國也將開始;勞動力市場持續強勁;以及對低碳轉型投資的巨大而迫切的需求。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政策的支持(NGEU及其對歐洲的所有變體;美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CHIPS法案》和《降低通貨膨脹法案》)。

此外,歐元區和美國經濟成長率趨同的一個核心因素是大西洋這一邊家庭消費的預期(溫和)回升(以及他們累積的過剩儲蓄所代表的潛力,根據歐洲央行的最新估計,這些儲蓄仍在增加)和美國家庭消費的放緩(美國家庭已經大量動用了他們的儲蓄)。

然而,財政整頓是必須加以考慮的不利因素。這並不是一種風險:在大西洋兩岸,這種整合是必然的,因為它是必要的。在歐洲,財政規則重新生效,有12個國家被認定為不符合赤字標準,這是啟動過度赤字程序的先決條件。這種不確定性與即將到來的財政整頓的性質和範圍有關,在當前的政治背景下,它還伴隨著另一個風險因素:這種整頓是否會有序進行?然而,正如法國央行(bank de France)在談到法國時所強調的那樣(儘管這適用於所有國家),「即將到來的逐步復甦和貨幣寬鬆時期,並不不利於控制公共債務所需的必要財政復甦。」換句話說,現在正是進行有分有秒的反週期財政調整的恰當時機。

通貨膨脹仍然受到密切關注,特別是工資-邊際-生產率三角關係是否按照預期的方式發展(前者的緩和,後者的壓縮和後者的複蘇)。但隨著反通膨進程的持續,與幾個月前相比,通膨似乎不那麼令人擔憂了,儘管仍然緩慢,但2%的目標仍在接近。

各地區展望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在撰寫本文時,圍繞我們的中心場景的不確定性往往更傾向於下行。無論如何,歐元區能否繼續起飛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最新的6月商業環境調查結果一直很冷淡。儘管如此,歐元區的周期性情勢目前仍是正面的。直到6月初,整體經濟情勢仍在改善。我們的nowcast預測第二季環比成長率為+0.3%,與第一季相同。這種情況有所改善的看法在本出版物所調查的歐元區各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希臘、奧地利)中相當普遍,但沒有掩蓋某些部門困難(房地產市場)和結構性挑戰(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仍然存在並正在阻礙復甦。

在歐洲其他地方,英國也面臨一個重要的政治結果,大選將於7月4日舉行。獲勝的政黨將接管萎靡不振的經濟,其經濟狀況比歐元區還要艱難(例如,歐元區GDP僅比2019年第四季疫情前的水平高出3%多一點,而英國的GDP僅比這一基準高出不到2%)。另一方面,丹麥的經濟更有活力(國內生產總值比大流行前的水平高出9%),這得益於製藥部門的表現——然而,這是一把依賴的雙刃劍。

在美國,雖然也有負面或更複雜的經濟訊號,顯示經濟放緩可能變得更加明顯,但6月份的PMI指數為正值。勞動市場的發展正受到密切關注。就目前而言,中國經濟放緩被視為一種受歡迎的再平衡,符合聯準會的預期目標,但對經濟進一步明顯惡化的擔憂正在加劇。在太平洋的另一邊,在日本,日圓的疲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因為日圓繼續受到美聯儲(推遲降息)和日本央行(儘管如此,日本央行仍在加息,與大多數其他央行的趨勢相反,但非常謹慎)之間貨幣政策差異的影響。至於中國,該國的經濟表現仍然喜憂參半,受到製造業(出口和投資)活力的提振,但受到貿易緊張局勢和沒完沒了的房地產危機的影響,這給國內需求帶來了壓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不應視為財務或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