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芝加哥11月21日 - 本周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創兩年多來新高,這可能只是北京加速採購計劃的開端。此前,由於中美貿易戰,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中國幾個月來一直避免進口美國大豆。
即使採購量低於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宣布的 1,200 萬噸,銷售增長也提振了大豆價格。
這引發了一波銷售潮,許多農民此前一直囤積作物,期待價格上漲。一些中國貿易商也將其在低價時積累的多倉套現。但那些在中國宣布採購協議之前出售作物的美國農民並未從中受益。
目前還不清楚,中國何時能夠達到美國官員所稱的北京已同意的採購量目標。中國三天內已確認採購近160萬噸大豆,導致美國大豆價格大幅上漲,較巴西大豆溢價顯著。這使得美國大豆對土耳其和越南等其他進口國失去了競爭力。
這也給北京提出了難題,因為在大量購買南美大豆後,中國目前並沒有更多需求。為了給美國大豆騰出空間,中國必須清理部分國家儲備。
貝森特和美國農業部長羅林斯(Brooke Rollins)表示,10月份特朗普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中國已同意在今年年底前購買1,200萬噸大豆。
上周,特朗普表示採購將在春季前完成。北京方面尚未正式確認採購數量,但貝森特表示,協議可能在下周晚些時候簽署。
過去幾年,中國進口占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 50% 至 60%,因此,採購時機可能會影響大豆價格,至少在正式協議簽署之前是如此。
“我相信中國會進口1,200萬噸嗎?我信,”咨詢公司AgResource Co.總裁Dan Basse說。“但中國會在年底前進口1,200萬噸嗎?我認為絕無可能。”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本周三天內美國對華出口大豆158.4萬噸,創下自2023年11月初以來的單周最高紀錄。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考慮到習特會前夕的少量出口以及近期其他低於美國農業部每日報告門檻的採購量,實際總出口量可能接近200萬至300萬噸。
受銷售消息提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飆升至 2024 年 6 月以來的最高點,指標合約價格較 10 月中旬習特會前上漲近 12%。
美國大豆價格上漲恰逢巴西大豆價格下降,導致1月份美國大豆對巴西大豆的溢價擴大至每蒲式耳約50美分,即每6萬噸貨物的溢價超過110萬美元。據貿易商稱,2月份美國大豆的溢價一度高達每蒲式耳1.10美元。
上漲行情期間期貨未平倉合約激增,表明中國進口商也在市場上做多,押注價格上漲。交易員表示,隨著中國貿易商平倉這些多頭頭寸,期貨價格有所回落。
由於美國政府近期停擺,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無法及時提供期貨市場交易員持倉數據,滯後的數據將在未來幾周內分批發布。
美國農民在整個夏季的大部分時間以及秋季收割期間都面臨價格低迷的問題,但隨著價格反彈,他們加速銷售2025年大豆。根據對六位農民和分析師的採訪,估計種植戶迄今為止已售出約30%至40%的收成。這將達到或低於11月中旬的正常水平。
“如果農民們仍然期待獲得臨時補貼,那麼他們可能會對現在出售有些顧慮,”農業貸款機構CoBank的分析師Tanner Ehmke表示,他指的是尚未最終確定的擬議農民援助計劃。
特朗普政府原計劃宣布向受低價和貿易爭端影響的農民提供高達150億美元的援助,但政府停擺導致該計劃推遲。農業部長羅林斯周三表示,救助方案的細節將“很快”公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