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倫敦5月9日 - 自2023年8月中國開始限制鎵這種特殊金屬的出口以來,鎵的價格一直在上漲。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中國幾乎壟斷全球鎵的生產,就像中國壟斷整個關鍵材料領域一樣。
這個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的東西,其價格卻創下14年來新高,我們該對此投入多大的關注呢?畢竟,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去年的全球產量僅為760公噸。即使按現在的高價計算,全球市場鎵的名義價值也只有區區5.5億美元。
這種金屬的用量極小,對手機或電動汽車成本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對於半導體行業而言,它就非常重要。而對於美國國防規劃者來說,這一點更為重要,這也是中國首先選擇鎵作為施壓金屬的原因。
圖:在中國限制鎵出口之後,西方鎵價格(白線)創14年新高,中國價格(藍線)則下跌
**乘數效應**
由於鎵被廣泛應用於現代科技產品中,因此中國限制出口的經濟成本會產生乘數效應。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中國暫停鎵出口一年將給美國經濟帶來31億美元的衝擊。供應減少約有半數將由半導體行業承擔,另一半則由印刷電路組裝、計算機和電動汽車等一系列下遊行業承擔。
儘管中國禁止向美國直接銷售,但並未完全停止出口。但自2023年實施軍民兩用法規以來,出口速度已經放緩。此外,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預測是基於以下假設,即如果中國完全停止出口,鎵的價格將上漲2.5倍以上。
實際情況是,鎵的價格已經從2023年7月的每公斤350美元上漲到 725 美元,漲幅超過一倍,而且仍在上漲。相比之下,由於更多的鎵留在了國內市場,中國的價格正在下降。實物套利在其他時候可以縮小價格差距,但在中國商務部把關的情況下就不行了。
圖:中國鎵減少出口的幅度(橫軸)對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淨減損幅度(縱軸)估算
**軍事角度**
鎵對美國軍事規劃者的意義更為重大。事實上,正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幫助開發了一種用於雷達和精確制導武器的砷化鎵化合物,較為近期則是開發出下一代氮化鎵半導體芯片。
據非營利性政策研究機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稱,氮化鎵半導體芯片 "正在徹底改變現代雷達,使新型雷達模塊能夠在近一倍的距離內追蹤更小、更快、更多的威脅"。氮化鎵增強型雷達正被部署在美國陸軍的低層防空和導彈防禦傳感器(LTAMDS)、"愛國者 "導彈防禦系統的組成部分以及 F-35 聯合攻擊戰鬥機上。
也許還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鎵是許多關鍵金屬的典型代表,它的市場規模小,但應用卻異常廣泛,其中許多都處於半導體設計的最前沿。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宣布出口管制,以作為美國限制中國取得次世代半導體芯片的直接回應,這絕非巧合。
**中國的挑戰**
西方能否打破中國對鎵市場的控制?解決之道就在眼前,或者說就在尾礦池里。鎵在地球表面並不特別稀有,但只有在其他礦物(尤其是鋁土礦)的副產品中才能提取到足夠濃度的鎵。
在中國大規模建設鋁產能的同時,鎵的優勢也在不斷增強。中國的鋁產量占全球產量的 60%,而所有這些金屬都需要氧化鋁,而氧化鋁是從鋁土礦中提煉出來的。中國的氧化鋁精煉廠並不是唯一能生產鎵的企業。只是在上個十年初,中國的氧化鋁充斥市場後,西方公司就不再這樣做了。
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力拓 RIO.L 和Indium Corporation剛剛宣布,從力拓位於魁北克省Vaudreuil氧化鋁精煉廠以前的廢料中成功提取出了純鎵。下一階段將建立一個年產量為 3.5 噸的試驗工廠。希臘鋁生產商 METLEN MYTr.AT 計劃到 2028 年每年生產 50 噸鋁,這是提高鋁土礦和氧化鋁加工能力項目的一部分。這是歐盟 47 個戰略礦產項目之一。
對於受到中國出口管制擠壓的其他重要礦產市場來說,這里有兩個重要啟示。
首先,西方國家很有可能已經在生產其中的許多礦產,但直到現在才意識到被視為金屬加工廢物計劃一部分的礦產的價值。例如,力拓也開始從其位於魁北克的鈦業務中提取鈧,並從其位於猶他州的Kennecott銅冶煉廠中提取碲。這兩家公司都已運營多年,但以往沒有人認為值得將廢料流中的關鍵金屬分離出來。
其次,西方運營商顯然必須學習分離和提煉這些金屬所需的加工技術,就鎵而言,則需要重新學習。這需要時間,特別是因為中國在許多情況下也限制此類技術的出口。但中國的出口管制導致的價格上漲,正促使越來越多的西方公司重返冶金學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