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Home
路透倫敦3月11日 - 當金融市場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不可預知的關稅政策的不確定節拍起伏不定時,實物銅交易商卻在這場動盪中收獲頗豐。
美國對進口銅徵收關稅的威脅為那些在全球範圍內轉移實物金屬的交易商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CME CME.O 銅合約 HGcv1 現在比倫敦金屬交易所(LME) 合約 CMCU3 溢價很多,從而提供了一個巨大的進口套利機會。
為趕在關稅截止日期前將實物銅運往美國,各方正爭先恐後,這對全球貿易模式造成了衝擊。
在實物金屬商大展拳腳的同時,投資者卻未下定決心,他們擔心關稅戰會對未來銅價產生寒蟬效應。
關稅風暴
自特朗普以國家安全為由下令調查銅進口以來,銅交易商一直在試圖對美國加徵關稅的可能性進行定價。
關稅交易的形式是 CME 價格(美國海關結算價格)相對於國際 LME 價格的溢價。
事實證明,這是一種極不穩定的交易,反映了白宮自相矛盾的言論。
上周,特朗普在國會講話 (link) 中說,他已 "對外國鋁、銅、木材和鋼材徵收 25% 的關稅"。這令銅市感到震驚,因為對進口的 232 條款調查是上個月才宣布的 (link)。
CME 對倫敦的溢價因這一評論短暫飆升至每噸 1,000 美元以上,隨後又有所回落,因為市場普遍認為特朗普提及銅可能只是關稅方面的口誤。
銅熱潮
那些通過地區定價差異獲利的人不必過於擔心 CME 和 LME 銅價之間的套利波動。
CME 相對於倫敦的溢價(5 月基準價)上周收於每噸 800 美元左右,這意味著將實物金屬運往美國已經是一樁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
如果實施關稅,這將變得更加有利可圖。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僅僅是在進口關稅發生變化之前,盡可能多地獲得實物金屬並通過美國海關。
銅的搶購風潮已經蔓延到倫敦金屬交易所,在過去兩周里,該交易所取消了 115,800 噸註冊金屬,以準備實物裝載。
LME 倉庫系統中的待交割銅庫存量已降至九個月來的最低點 147,875 噸。
這些金屬不太可能直接運往美國,因為 LME 庫存與 CME 合約的良好交割比例很低。
相反,LME 倉庫中被搶走的金屬更有可能被生產商和用戶用來交換智利、墨西哥和秘魯的 CME 交割品牌。
轉移
但是,隨著實物銅被直接裝運或改道運往美國,這也表明供應正在收緊。
不出所料,隨著可用庫存的減少,LME 的時間跨度也在收縮。上周,現貨至三個月期銅CMCU0-3自去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背馳。
這反過來又改變了倫敦和上海市場之間的套利空間,為中國冶煉廠提供了出口獲利的機會。
這就是美國潛在關稅對全球實物銅市場的連鎖反應。
對於那些有實力利用供應鏈轉移的實物市場貿易商來說,地區性的混亂意味著巨大的財富。
基金經理不敢涉足
當實物交易商忙于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合適的銅運往美國時,投資界卻基本處於觀望狀態。
基金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銅合約上的持倉幾乎在看漲和看跌之間平分秋色,結果是僅有 8721 份合約的邊際集體凈多頭。
銅價不僅存在跨大西洋差距,而且在實物市場和期貨市場之間也存在承諾差距。
投資者傾向於將 "銅博士 "作為一種宏觀交易,將銅作為押注全球工業增長的替代品。
然而,隨著美國政府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並威脅對幾乎所有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更大的經濟形勢正在暗淡下來。
根據路透對北美經濟學家的民意調查 (link),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上升。
這使得基金經理們對今年餘下時間銅價上漲的前景保持謹慎,即使他們不願做空一個同樣顯示出緊縮跡象的市場,儘管是高度區域化的緊縮。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動盪令期貨市場無所適從,但實物銅交易卻在此時此地不遺餘力地賺錢。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路透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