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BIDU.US) 百度-SW(09888.HK) 二季度業績於 2025 年 8 月 20 日港股盤後放出,整體來看略超預期,但當期業績基本定價,後續如何指引才更加關鍵!
具體來看(只討論百度核心):
1. 智慧雲預期中高增長:雲業務在當下是風口,高增長自然沒得說。不過少了上季度的驚豔,二季度的 27% 增長符合市場大部分預期,利好早已經打入估值。
2. 廣告陷痛苦轉型期:轉型的陣痛開始變得醒目,目前搜索結果中 AI 生成內容的滲透率已經提高至 64%,這個比谷歌要激進得多(據 seoClarity,TOP20 搜索結果中滲透率 26%)。與此同時,變現計劃暫且擱置,用戶體驗爲先,這種 “創業精神” 鮮少在百度這種商業化熟透的平臺上出現。
犧牲的同時,也並非沒有換來成效——今年以來手百 MAU 持續增長,二季度達到 7.35 億,淨增 1000 多萬。不管是否配得上當下的 “犧牲”,至少趨勢變好。這在谷歌的情況上同樣有印證,AI Overview 短期帶來了整體流量的增加。
Q2 廣告還有一個次要影響因素,就是 YY 並表後,原來大約每季度 3-4 億的 YY 廣告費需要內部抵消,這個大約影響 2 個點的增速。
既然公司主動轉型的影響最大,那麼後續展望取決於公司的節奏。目前市場對 Q3 同樣不抱期望,主要焦點在於 Q4 能否回暖,也就是開始受益 AI 搜索,例如像谷歌受益 AI 對搜索量、廣告轉化效率的提升,以及新庫存的釋放。
3. 蘿蔔快跑海外擴張:二季度蘿蔔快跑動作不少,主要是面向海外市場,先後與 Uber、Lyft 在亞洲、中東以及歐洲地區展開合作,預計未來幾年將投放數千輛 Apollo Go 自動駕駛汽車。不過要體現出對集團業績的增量拉動,至少要等到明年。
4. AI 提效下費用剋制:貢獻利潤大頭的廣告不佳,對當期利潤拖累(同比下滑 40%)非常明顯,但沒市場想的糟糕。降幅主要體現在毛利潤端(包括收入下降和 AI 成本增量的雙重影響),經營費用 Q2 實際是保持克制。
其中銷售費用增長 2%,可能與二季度 AI 新品發佈相關的宣發費用有關,研發費用則繼續減少 14%,主要是 AI 提效下對傳統研發員工的優化。
5. Capex 擴張跟上步伐:百度的資本開支相比同期的其他巨頭,除了規模顯著偏小外,變化趨勢也不同步。對此公司的解釋在於從 10 年前就開始的投入積累,以及自身崑崙芯片的部分替代。
不過今年開始,由於集團業務全棧化的 AI 轉型,百度的資本開支重啓擴張,二季度更是加速增長 80% 至 38 億,只是絕對規模上仍然與同行有差距。對於資本開支擴張,在當下這個 AI 變革的窗口期,海豚君一直傾向於用積極的態度去解讀。
6. 回購又少了:Q1 突然增加的回購讓海豚君還小小期待了一番,但 Q2 回購力度再次放緩,本季度回購規模只有 Q1 的一半。若下半年按 Q2 的力度來回購,那麼全年回購收益率只有 3.7%(=11.5/306)。
雖說今年中概整體估值抬升,回購動力減弱,使得股東回報下滑,但對於百度當下的業績承壓期來說,回購能否支撐估值信心尤爲重要。
7、財報詳細數據一覽
二季度業績從預期差角度,算是基本達標。當期的廣告 “驚嚇” 已經定價,盈利能力的 “亮點” 或許能帶來一些獎勵,但顯然更關鍵是,短期能否給出廣告拐點的信號展望。
但定性來說,百度的激進式轉型並非只能負面去解讀。相反,如果能因此置之死地而後生,重新挽回用戶口碑、心智,反而是一個長痛不如短痛的解決方式。百度全新的 AI 搜索,框架上有點類似於谷歌的 AI Mode——從 “關鍵詞 + 鏈接”,切換爲 “Prompt+ 任務” 的多模態內容交互方式。
因此結合谷歌的一些動作,海豚君同時也在反思一個問題,最終情況下,AI 是顛覆搜索還是改進搜索?
二季度關於谷歌搜索量是否增加的辯論,一直壓制着谷歌的股價表現。但毫無疑問,絕對規模上肯定是增加的。其中一個驅動點很有意思——爲了避免因 GPT 等原生 AI 應用高幻覺率帶來的錯誤答案,用戶在實際使用中還新增加了去 Google 搜索驗證結果的動作。
這樣來看,搜索形態的仍然需要保留(陳列信源鏈接或相關內容的檢索),但體驗上可以更加生動,無論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多模態的端到端輸入輸出,還是更清晰友好的結果展示方式。目前看,新百度正在摸索,就看 “破釜沉舟” 這步棋能否帶來奇效了。
但迴歸理性投資,業績承壓但拐點未明的時期,如何給估值是個大問題。
1)如果以集團整體來看,隨着廣告業務的陣痛,百度核心業務價值已經不算低估了,300 億的市值隱含今年 P/E 超過 15x。但創新業務本身就是虧損爲主,對於已經全棧 AI(基礎大模型、應用、雲、芯片)的百度而言,這種估值方法顯然很喫虧,需要分部來估。
2)SOTP 下,最保守的思路就是假設公司固守搜索等待沉淪,最後再分家式派息(能分多少實際存疑),也就是低 PE 的廣告(5x P/E,預估 150 億美金 *90% 集團折扣=135 億美金)+ 淨現金(154 億美金 *90% 低分紅折扣=140 億美金)=約 275 億美金市值。
3)但現在做這個假設也同樣不合時宜,且不論自我革命最終是否能帶來 “新生”,百度雲目前還在風口,蘿蔔快跑的海外擴張未來也並非毫無看點,這些新業務不排除會吸引關注成長的資金,如果主流資金風格能切換,那至少百度不會回到前幾年無故事可講的階段。
因此這種情況下,我們以廣告(135 億美金)+ 雲(假設今年 280 億收入,3x EV/Sales*90% 集團折扣=105 億美金)兩大核心主業合計 240 億美金爲基礎,淨現金按照更高折扣 80%(正常發展下,百度會繼續保持低分紅狀態),那麼總計對應 350 億美金。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後續百度仍然選擇當下較低的股東回購來執行,那麼淨現金折扣需要繼續抬高。
而另外的 30 億美金蘿蔔快跑(假設 28 年 10000 輛車,3x EV/Sales,折回 25 年爲 30 億美金 *90% 集團折扣)視作情緒高昂下的向上期權。從確定性和性價比角度而言,在明確廣告拐點到來之前,博弈百度最好是依據自身風險偏好留出安全墊,同時保持區間交易。
百度是互聯網公司中比較罕見地把業績詳細拆爲:
1、百度核心:涵蓋了傳統的廣告業務(搜索/信息流廣告),以及創新業務(智能雲/DuerOS 小度音箱/阿波羅等);
2、愛奇藝業務:會員、廣告與版權轉授權等其他。
兩項業務的拆分涇渭分明,加上愛奇藝作爲獨立上市公司數據詳盡,海豚投研在此也將兩項業務詳細拆解。由於兩大業務有大約 1% 左右(2-4 億之間)的抵銷項,因此海豚君拆分的百度核心細分數據與實際報數可能稍有差距,但無礙趨勢判斷。
二季度百度核心廣告同比下滑 15.4%,基本符合指引和市場預期。下滑有多方面因素,除了競爭、環境壓力等外在原因,自身對搜索業務激進式 AI 轉型是主要影響因素。
因此,回暖節奏把握在公司手中,建議關注電話會如何展望。目前市場預期不高,但對於 Q4“是否回暖”、“回暖多少” 仍然聚焦。
全面轉型 AI 雖然短期商業化承壓,但也看到一些好的跡象,今年以來手百 MAU 已經連續淨增長。
單純看 AI 聊天機器人終端流量,除了豆包明顯有相對優勢一騎絕塵外,其他平臺要麼在大力推廣下短期波動上升,要麼就持續放緩。而從嵌入式 AI 應用看,各家就基本依靠原先的產品流量優勢。
百度核心的其他業務(非廣告業務)中,近 65% 的收入來自智慧雲,剩餘的 35% 主要是自動駕駛技術方案、智能音箱等收入,二季度還包含了 YY 直播收入(結合公司交流,預計 8-10 億)。
二季度其他業務收入 100 億,同比增長增長 34%。其中智慧雲增速爲 27%,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除智慧雲之外的其他業務上,同比增長 15%。
雖然 AI 雲符合預期,海豚君依據騰訊雲加速增長的趨勢,原本對百度 AI 雲也有更高的期待。在廣告承壓的時候,非常需要 AI 雲能夠超預期的站出來。
本身的創新業務,還是智駕業務最亮眼:
二季度蘿蔔快跑接單 220 萬單,同比增長 148%,環比上季度明顯加速。這裏面應該包含了香港、中東等地在二季度剛剛開啓測試的新增量。
在境外業務推進上,二季度蘿蔔快跑動作不少,先後與 Uber、Lyft 在亞洲、中東以及歐洲地區展開合作,預計未來幾年將投放數千輛 Apollo Go 自動駕駛汽車。不過要體現業績拉動,至少要等到明年。
收入下降和 AI 成本增量的雙重影響下,集團層面的毛利率繼續下探到 49.7%。
從資本開支上看百度對 AI 服務器、芯片的投入,二季度資本開支加速擴張,儘管規模還有差距,但百度在趨勢上重新跟上巨頭們的步伐。
經營費用上,AI 對內部的提效影響還在持續,尤其是傳統研發人力。二季度研發費用繼續下降了 13%,全員 SBC 費用同比下滑 31%,主要體現爲人員優化的影響。
最終二季度百度核心的經營利潤 33 億,利潤率 13%,同比下滑了 8pct,略微超預期。業務結構的變化會對整體集團變現效率產生長期影響,只要廣告承壓期不結束,利潤表現會繼續差於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