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2納米賽道上的三星與台積電之爭

財華社2025年7月30日 01:40

近日,三星在一份監管文件中透露其取得了一家大型跨國公司的大訂單,訂單金額達到22.76萬億韓元,約合165.44億美元,大約相當於其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收入300.87萬億韓元的7.6%。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大家都紛紛猜測誰是「大金主」時,馬斯克在旗下的社交媒體平台X披露,正是特斯拉(TSLA.US)

三星將在得克薩斯州新建的晶圓廠為特斯拉生產下一代AI6芯片,同時馬斯克確認台積電(TSM.US)會為其生產AI5芯片——先在台工廠,在亞利桑那州工廠產量爬升後再在該工廠生產,而據路透社報道,三星目前正在生產特斯拉的AI4芯片。

AI競賽,讓科技巨企不滿足於「單選項」

英偉達(NVDA.US)的尖端芯片昂貴,效率優先的馬斯克早就有意通過擴大可選項來降低對英偉達的依賴,這包括自研芯片。

在特斯拉最近的季度業績發佈會上,馬斯克透露特斯拉的自研芯Dojo 2或將於明年量產,性能將比第一代提高10倍,相當於10萬個英偉達的H100,而AI5芯片則預計將在明年底量產。

此外,特斯拉還透露正考慮將Dojo 3與AI6芯片融合——一套芯片可在汽車和人形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中使用,或者集合多個芯片使用,也意味著特斯拉對AI5和AI6的需求十分殷切。

當前英偉達最先進的AI芯片由台積電生產,加上現有的訂單,包括來自蘋果(AAPL.US)和台積電競爭對手如AMD(AMD.US)的訂單,台積電有點忙不過來,排期緊湊。

馬斯克在多個場合承認,特斯拉希望能擴大供應鏈的選項,而不依賴單一供應商,因為這意味著其要承擔昂貴的生產成本和時間延誤成本,深化與三星的合作或是其應對之策。

馬斯克在X上表示,三星已經同意讓特斯拉協助最大限度優化生產效率,並暗示與三星的交易很可能高於所聲稱的165億美元。

行内普遍認為,這筆交易或表明三星的晶圓代工良率有所改善,並重新赢得客戶信任。

據New Daily消息,三星的2納米Exynos 2600芯片已進入原型量產階段,該芯片預計將為2026年的Galaxy S26繫列提供動力。

Digital Daily指出,由於其2納米全環繞栅極(GAA)工藝的良率已超過30%,並接近40%的關口,三星正重新獲得技術可信度,並重返大規模訂單的競爭行列。

2026年將成為晶圓代工的關鍵之年?

三星曾在幾年前公佈了「2030 願景」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成為全球半導體芯片領域的領導者。

然而,「王者之路」總是佈滿荊棘,由於技術問題和戰略失誤,三星與台積電的差距越拉越大。

據WCCftech報道,三星最初計劃在美國生產4納米芯片,在《芯片法案》頒佈後野心也膨脹起來,追加了投資。

然而,投入巨資,三星卻未能實現量產。

隨著台積電佈局美國,在亞利桑那州建設2納米的晶圓廠,三星也不得不「All In」,將原本的4納米計劃直接升級至2納米。

這一激進的轉向,既是被台積電倒逼的無奈之舉,也是三星試圖通過「技術代差」實現彎道超車的孤注一擲。

今年初,有報道指三星計劃在泰勒工廠生產2納米和3納米芯片,2026年初配備所有必要設備,年底啓動生產。

相比之下,台積電已開始在其亞利桑那工廠生產4納米芯片。

據指,台積電將於今年年底具備2納米和3納米芯片的生產能力。

三星晶圓代工計劃在2納米和3納米芯片中均採用全環繞栅極(GAA)技術,而台積電則計劃在3納米工藝節點採用極紫外(EUV)技術,在2納米工藝中採用GAA技術。

儘管與台積電相比稍顯滞後,但三星計劃通過針對AI芯片優化的「一站式」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將從研發到生產的時間縮短20%。

結語

早前有報道指,美國財長貝森特透露,台積電亞利桑那工廠目前僅能滿足美國7%的芯片需求,這意味著三星仍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對三星而言,泰勒工廠的2納米產能能否如期落地、良率能否穩定在商業化水平,將直接決定其能否抓住特斯拉AI6芯片這根「救命稻草」,並以此為跳板吸引更多美國本土客戶。

要知道,台積電在亞利桑那的工廠已進入產能爬坡階段,其3納米工藝早已量產,2納米工藝也在按部就班推進,且手握英偉達、AMD 等 AI 芯片巨頭的核心訂單。

三星若不能在2026年拿出「實打實」的2納米產能,將會錯失搶佔美國市場的最佳窗口。

而台積電的壓力,則在於如何平衡全球擴張與本土產能的矛盾。

儘管其在美國的工廠已鎖定大量訂單,但7%的本土需求滿足率與「美國製造」的宏大叙事仍有巨大差距。供應鏈本地化難題以及與三星在2納米工藝上的直接碰撞,都讓這家代工巨頭不敢有絲毫松懈,尤其是特斯拉AI6芯片花落三星,無疑是對台積電「美國霸權」的一次有力挑戰,迫使台積電加速亞利桑那工廠的產能釋放與技術叠代。

這場圍繞AI芯片的「硝煙」,早已超越了單一企業的競爭範疇,演變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重塑的縮影。

特朗普試圖重塑本土產業鏈,亞洲半導體巨頭則在「美國製造」的浪潮中博弈生存空間,而特斯拉等終端應用巨頭則在供應鏈中扮演著「平衡者」與「受益者」的雙重角色。

2026年尚未到來,但三星與台積電在2納米賽道上的角力已進入白熱化。誰能率先量產「可用且可靠」的2納米芯片,誰就能在AI時代的芯片爭奪戰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而這場較量的每一個細節,都將牽動著全球科技產業的神經——畢竟,AI芯片的算力,正在定義未來科技競爭的權力格局。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