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AI芯片股的下一個難關是……

財華社2025年5月8日 03:10

AI芯片的熱門股,CEO同樣來自中國台灣的AI半導體股超威半導體(AMD.US)超微電腦(SMCI.US),于同日公佈了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季度業績。

超威半導體季績超預期,但出口管制影響展望

英偉達(NVDA.US)的競爭對手超威半導體,于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2025財年第1季業績表現理想,季度收入按年增長35.90%,至74.38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71.3億美元;非會計準則毛利率按年提升兩個百分點,至54%;非會計準則每股攤薄後盈利按年增長54.84%,至0.96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0.94美元。

其中,包括AI圖形和中央處理器銷售額的數據中心分部,實現季度收入36.74億美元,按年增長57.21%,該分部的經營利潤率也按年提升了0.22個百分點,至23.37%。

由于業績超越預期,超威半導體的股價在公佈業績之後的盤後交易時段一度大漲近5%,但是隨後漲幅縮小,盤前現漲1.80%,主要原因或是與其業績指引有關。

超威半導體預計,其2025年第2季收入或約為74億美元,非會計準則毛利率預計為43%,包括約8億美元因新出口管制而產生的庫存及相關儲備費用,若不考慮這一費用,非會計準則毛利率會有54%。

在業績發佈會上,超威半導體估算其于第1季或因出口管制而損失了7億美元的收入,預計在本財政年度將因此合共損失15億美元。

同樣,超威半導體的老對手英偉達于4月中也預期,可能因為特定地區市場特供AI芯片H20的庫存、採購承諾和相關儲備,而產生約55億美元的費用,從而影響到其業績。

超微電腦下調全年收入預測

被譽為「英偉達賣鏟人」的超微電腦,主要提供服務器、AI、存儲、物聯網和交換機系統等解決方案,其直接液冷技術(DLC)等解決方案適用于高密度數據中心和AI服務器散熱,也因此能成為英偉達的重要合作夥伴,助力後者提升AI算力。

超微電腦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的2025財年第3季業績顯示,其淨銷售額為46億美元,按年增長19.48%,不過顯著低于市場預期的54.2億美元;非會計準則攤薄後每股盈利僅為0.31美元,按年下降53.03%,低于市場預期的0.50美元。

在公佈季度業績前一周,超微電腦就提前預告了其季度業績表現不如預期,理由是部分客戶延遲交付,銷售或要到截至6月末止的第4財季才確認,以及舊款產品導致的庫存儲備增加,以及加快新產品上市的成本上升。

在公佈業績時,超微電腦的創始人及CEO梁見後指,客戶評估當前的Hopper和新品Blackwell GPU的AI平台性能,而推遲出貨,再加上經濟不確定性和關稅帶來的短期負面影響,是拖累其季度表現的主要原因,並強調這些都只是短期影響,有關客戶的銷售有望于6月和9月財季入賬,但是超微電腦下調了全年收入預測,恐怕不是他說的那麽樂觀。

超微電腦將其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財政年度的收入指引從235億美元-250億美元,下調為218億美元-226億美元。

我們認為,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和關稅風險或讓其更多客戶暫時擱置擴張和技術整改計劃,這些變化最終還是會體現在上遊供應鏈上,超微電腦作為其中一員自然也無法幸免。

AI半導體產業鏈的難關

特朗普的新一輪關稅和出口管制措施,讓美國芯片企業如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等遭受重創,原計劃在中國銷售的H20芯片和AMD MI308芯片也可能因管制政策而泡湯。中國目前是全球最重要的AI芯片消費國之一,英偉達CEO黃仁勳也表示,被摒除在中國AI市場以外,將會是「巨大的損失」。

我們在《55億?英偉達的損失將遠超此數》中已提到,英偉達所損失的可不僅僅是上述的55億美元計提費用,而是包括港台在内的大中華區市場,這在過去一直是英偉達的重要收入來源,2024財年的收入佔比達39%,2023財年更是高達47%。

此外,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使美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如應用材料(AMAT.US)、拉姆研究(LRCX.US)和晶圓制造設備供應商科磊(KLAC.US)等每年損失超10億美元,受上遊產業鏈成本增加拖累,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的利潤也將受到影響。

今年年初時,AI半導體股的牛市走勢有所放緩,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于大型科技企業斥巨額資本開支建設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之舉感到擔憂,因為DeepSeek的崛起,動搖了大家對于算力決定一切的信心。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AI需要數據、算法和算力「三位一體」,除了算力之外,中國的數據與算法均可與美國相當,DeepSeek的崛起讓大家看到,聰明的算法也可彌補算力不足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對于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等的AI芯片投入或許不需要那麽多。

特朗普上台之後,推出多項針對AI產業鏈的政策,遏制了產業鏈的發展,出口管制就是其中一項,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讓許多科技巨頭不得不重新審視其未來的發展佈局與戰略,而擱置其資本開支計劃,從而令AI供應鏈上遊企業的前景變得不明朗。這些政策引發的連鎖反應還在持續發酵,未來或繼續對AI半導體產業鏈帶來更多深層次的衝擊。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