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馬斯克「保熟的瓜」終於落地,特斯拉還能跌麼?

美股研究社2024年10月11日 12:58

內憂外患,特斯拉已深陷“圍攻”

從去年等到今年,從8月拖到10月,從10點延到10點半。

關注特斯拉robotaxi的粉絲和觀眾,焦躁的心、激動的手,無一不在期待這個被馬斯克譽為「載入史冊」的時刻。

图片

圖源:馬斯克的社群媒體帳號

口號馬斯克已經喊出來了,市場也從幾天前就開始預熱。今天漲明天跌的特斯拉股價很直觀的反映出市場的兩面情緒。

月初至今,特斯拉的股價已從10月1日開盤的262.67美元跌至238.77美元,累計下跌9.09%。這幾天裡,一片混亂的市場聲音開始轉向「統一口徑」。

那麼,揭下面紗的特斯拉robotaxi長什麼樣子呢?

Robotaxi解放雙手,特斯拉將「童話」變成現實?

早在今年4月,特斯拉的Robotaxi就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Cyber​​cab」。

讀過《馬斯克傳》(沃爾特·艾薩克森所著)的讀者肯定有印象。馬斯克曾談起這款的設計理念,也就是不要側後視鏡、不要踏板、不要方向盤。而且,馬斯克是這樣描述的,「當其中一輛車在街角閃現時,人們會以為他們看到了來自未來的創造物」。

從概念設計圖來看,確實如此。雙門、雙座的Cyber​​cab繼承了Cyber​​系列的硬派特色,一股「賽博風」油然紙上。

而原型車直到今天終於與大家見面。

图片

圖源:Tesla'We,Robot'直播

今天展出的原型車,確如馬斯克所說的那樣,沒有方向盤和油門、煞車踏板,運行完全依賴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FSD)軟體。

馬斯克認為,現在人們在交通出行上花費了太多成本和時間,而無人駕駛技術的出現可以大幅提高人們出遊的時間利用效率,並降低使用成本。

據悉,購買Cyber​​cab的成本將低於30,000美元,而其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營運成本約為0.2美元每英里,預計將於2026年投入生產。

馬斯克也表示,預計特斯拉明年將在德州和加州啟動無人監督的完全自動駕駛(FSD)功能。在大量生產Cyber​​cab之前,使用者可以在Model全系列車型中體驗到無人駕駛計程車的功能。

图片

圖源:Tesla'We,Robot'直播

緊接著Cyber​​cab步伐出場的是,無人駕駛貨運車Robovan以及全面升級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據悉,Robovan能夠搭乘20人或運載貨物,而Optimus機器人在成本優化上也取得進展,規模量產後,其成本預計在2萬美元至3萬美元之間。

正如之前猜測的那樣,馬斯克創造了一個將時間歸還給人類的產物和概念,但從今天的發布會來看,這個願景似乎仍然很理想主義。

「掏」出原型車的特斯拉,能否緩解「焦慮」?

Robotaxi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係到特斯拉能否搖身一變,從「純粹」的汽車製造商「升級」為AI科技公司。

不得不說,股價表現與市場看法存在“趨同性”,不看好佔大多數。

一方面是因為,即便特斯拉已經把完全無人駕駛的Robotaxi造出來了,但推廣應用的道路仍然困難重重。

首先,從概念車到真正量產,還需等至少一年,再到商業化落地,又是至少一年。

實際應用過程中,特斯拉FSD系統單一的攝影機視覺方案,其弊端也逐漸暴露。雖然純視覺方案可以降低成本,但在處理複雜或極端環境時,其操作表現很難受不會打折扣。而遇到光線不足或天氣條件惡劣的情況時,攝影機的感知能力也會下降,安全隱憂明顯增加。

儘管,最新版FSDV12版本運用了端到端AI技術,無需人為編寫複雜交通規則的程式碼,可以直接利用優良駕駛影片去訓練AI開車,但資料篩選、投餵和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能說長期前景是好的,就目前而言並不明朗。

而且,不常見的特殊情況對其來說也是一個嚴峻挑戰。對應這些情況的資料收集難度較大,訓練時間無疑會進一步拉大。基於此,指望AI能做到「舉一反三」更是一件未知的事。

此外,摩根士丹利知名汽車分析師喬納斯也強調特斯拉目前只擁有「有人監督」的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許可證,還沒有「無司機版」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或部署的許可證。

因此,從提出概念到通路成果,長路漫漫遙遙無期。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現在的特斯拉未必「等得起」。

今年二季度,特斯拉的財報顯示,其第二季的毛利率為18.2%,較第一季的19.3%下滑了1.1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期的18.8%。而從先前各季度的表現來看,特斯拉2023年毛利率水準也持續走低,分別為19.3%、18.2%、17.9%和17.6%。

毛利率持續下跌,最初的「遠大故事」已經無法支撐特斯拉高達90倍PE的估值。

受困於商業化落地上的困難重重,特斯拉押注Robotaxi在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對其財務業績產生立竿見影的正面影響。

因此,單靠技術展示和漂亮說辭已經不足以打消市場的顧慮,特斯拉還需要講清楚其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落地路徑,從而消除投資者對長期盈利能力的憂慮。

可見,今天的RobotaxiDay更像是特斯拉不得不接受的深刻考驗。

內憂外患,特斯拉已深陷“圍攻”

先前,華爾街伯恩斯坦分析師表示,儘管特斯拉顯得更專注於推出Robotaxi,但Waymo和Cruise已在美國經營Robotaxi。雖然現有數據並不完善,但截至目前,特斯拉似乎已經在該領域處於落後位置。

而國內百度的蘿蔔快跑,在今年5月ApolloDay的發布會上發布了全球首個支援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根據官方介紹,模型可兼顧技術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於人類駕駛者10倍以上。

图片

圖源:ApolloDay發布會

從落地時間來看,百度的蘿蔔快跑、Google的Waymo都要早於特斯拉。

其中,Waymo也選擇了與特斯拉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其採用了與國內車企一致的方案——多感測器融合的技術路線,而且相對更豐富,車上配備有攝影機、夜視、熱成像、紅外線等感測器。

對比直覺效果來說,Waymo的多感測器融合的技術路線更能確保在各種複雜環境下的駕駛安全性。

儘管特斯拉這次發布的Cyber​​cab。預計成本將低於3萬美元。但據悉,百度蘿蔔快跑第六代無人車頤馳06售價僅20.46萬元,相較第五代無人車,成本下降了近60%。製造成本上的PK,蘿蔔快跑也已經絲毫不遜於Cyber​​cab。

不僅如此,根據《日經亞洲》報道,百度已經計劃在中國本土以外推出其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ApolloGo(即蘿蔔快跑)。

同時,中國自動駕駛新創公司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也將目光轉向了海外市場。其中,文行知遠於9月宣布與優步(Uber)建立合作關係;小馬智行則瞄準東南亞、歐洲和中東市場,已與新加坡計程車業者康福德高簽署諒解備忘錄。

於特斯拉而言,後續其推廣Robotaxi走向全球市場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遭遇技術、安全、營運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戰。相較之下,那些已在中國本土市場試行自動駕駛技術多年的企業,在邁向海外市場時,可能只需面對與當地政策適應與協調這一主要障礙。

回顧來看,最初特斯拉憑藉在電池技術與車輛設計領域的重大突破,重塑了社會對電動車及自動駕駛技術的認知,並讓大眾記住了「自動駕駛」、「Robotaxi」等概念,並深信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可行性,這是一件功不可沒的事。

然而,提及商業化落地,特斯拉的「水花」最大,進度卻最慢,屬實讓人長嘆一口氣。或許是期望過高,難免失望。

轉向下一個時間節點,無人駕駛上線Model系列、Robotaxi投產的2026年,特斯拉是否會帶來不一樣“驚喜”,我們靜待時間揭曉。

審核TradingKey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