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幣股”比“加密幣”更香?Nano創始人詳解本輪新玩法

金色財經2025年7月4日 05:38

作者:Jeese、Denise,來源:Biteye社區

Nano Labs 創始人Jack Kong做客Biteye社區直播間,談論當下幣股聯動行情、穩定幣政策與實踐,以及新週期下創業者和投資者的機會。

摘要:

- 這個週期玩法完全變了,幣股由於稀缺性和嚴監管,獲得了大於幣圈的資金流入,享受了更高的溢價。

- 大部分人更適合持有比特幣,而非山寨幣。

- 未來是去中心化的DeFi和合規兩個並存的機會。對於草根而言,更多的機會在於去中心化賽道。

- 未來全球穩定幣競爭主要是美元穩定幣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

- 香港是最適合華人創業的地方,可以讓長板加長,更容易取得成功。

以下爲訪談整理原文。

一、放眼全球,看“幣股聯動”

1.1 問:您是少數經歷過“嘉楠科技上市→礦業股爆發→幣股聯動”全過程的投資人。回過頭來看,您認爲傳統金融市場對加密資產的接受度是如何一步步演化的?

傳統資本市場,特別是大陸市場,過去並不認可加密貨幣概念。

我們2016年在中國大陸啓動上市,通過與A股公司併購的方式操作。但我們需要證明許多基礎概念,比如比特幣爲什麼是2100萬個,需要證明現在人人皆知的技術原理和數據。即使全部證明了,大陸資本市場依然不歡迎此類公司。

2018年我們轉戰香港,香港要求出具大量法律意見,包括我們在全球幾十個銷售國家的產品律師意見。即使滿足了所有監管要求,提供了所有答案和律師簽字,等待時間仍然遙遙無期。

最終,我們在2019年美國政府關門前將香港招股書發送給美國監管部門。美國監管機構審覈後認爲沒有問題,但提出一個關鍵問題:上市公司是否持有數字貨幣?如果持有,需要進一步研究;如果沒有,雖然我們的設備用於挖礦,但他們認爲沒有障礙。因此我們很快在美國遞交了上市申請。經過不到三個月審覈,我們於2019年11月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爲全球該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從2016到2019年,我們連續工作4年才完成這件事,並在納斯達克創造了兩個記錄:現場到場人數最多和線上觀看人數最多。

從這個經歷可以看出,中國大陸、香港與美國資本市場的差異。現在所有新投資,包括礦業股、幣業股以及美股上鍊,都在美國金融機構或市場發生。「美國的監管體系確保金融創新能在美國發生,而其他地方的監管更偏保守。

我們經歷了上一波資本市場週期,主要是礦業股票。除了嘉楠這樣的礦機芯片公司最高漲到60多億美金,還有Marathon Digital等挖礦公司,都受到資本追捧。這一輪我們看到更多礦業公司被視爲傳統產業,而持幣公司包括Microstrategy和其他持有比特幣、以太坊、Solana、BNB及穩定幣的公司,都受到追捧。

資本市場的敘事和熱點一直在變化。監管從原來的上市公司不能持幣,到逐漸進入上市公司會計報表,會計準則也相應修改。現在很多幣都可以被美股上市公司收購,監管沒有明顯質疑。「整體上經歷了從非常保守到逐漸接受,再到現在全面開放和支持產業的過程。

1.2 問題:從嘉楠科技“區塊鏈第一股”,到現在上市公司與主流加密貨幣的頻繁互動,您是否認爲‘幣股聯動’將成爲下一個長期趨勢?在這個新結構中,投資者還有哪些機會?

2018年貝萊德等主流機構都與我們交流,因爲我們計劃上市,當時正值比特幣從1萬多美金漲到2萬美金。很多機構在18年第一次對這個行業表現出極大熱情。我一天要見10、20多家機構,包括管理千億美金以上資產的主流機構。雖然當時他們已經很FOMO,但比特幣從2萬美金跌下來,最低跌到3000美金時,他們就看不懂這個行業了。

很多機構從2018到19年經歷了從極度FOMO到看不懂行業。20到21年幣價上漲到6萬的過程中,他們重新對市場恢復信心。包括木頭姐這樣的美股投資人也開始真正公開看好市場。機構從18年第一次真正經歷,到6萬美金是第二次,現在可能是第三次。

在參與賽道的週期中,我認爲幣股聯動肯定是這波週期的主流敘事。原因是許多美股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甚至全球投資人無法買入ETF,包括很多幣沒有ETF。「因此幣股這種方式解決了不同投資人對買不了ETF或各種幣的監管需求和投資需求。當你滿足了衆多投資人和投資機構的各種需求時,流動性和溢價就會顯現。

因此在全球主流資本市場對ETF和幣的投資有限制的情況下,幣股的機會整體仍然可持續。對於更多普通投資人而言,我認爲購買比特幣即可。「根據我過去十幾年的創業經歷,唯一可能長期值得持有的就是比特幣。」我們有很多上市公司,最高時股價在50-100億美金之間,最低時只有幾億美金。我本人還在高位增持嘉楠股票和這些上市公司股票,然而賬戶留到現在可能只有當時的1/10甚至幾十分之一。這時候還有很多網上KOL罵我割韭菜,實際上我是在這上面虧損最多的人。

由於我們一直看好賽道,因此很多時候我們高位並沒有出售自己持有的股份,還會在高位買入這些上市公司股票,我也曾經高位增持嘉楠,九城這些股票。最終你會發現無論投資多厲害,都由市場決定。比如當比特幣跌時,你的股價可能會跌得更多,而比特幣漲時,你的股價可能會漲得更多。比特幣的漲跌並非由個人意志轉移,因此我認爲出於更保守的考慮,大部分人可能只適合持有比特幣。幣股的波動性更大,可能一天漲10倍,一個月漲幾十倍,也可能跌時跌90%-99%,這種更適合專業的二級市場投資人蔘與。

1.3 問題:請問, Nano Labs 作爲第一家選擇BNB作爲儲備的上市公司,背後的核心邏輯是什麼?有沒有進一步多元化儲備的計劃?

Nano Labs在儲備BNB之前,也儲備過比特幣,但比特幣賽道Microstrategy已經足夠強大,我認爲比特幣是最好的資產,這毫無疑問。我剛纔建議個人持有比特幣,但企業經營時,你會發現與已有巨頭競爭實際上很難。你的差異化機會在哪裏?

「我們研究了所有主流數字貨幣,認爲除了比特幣以外,BNB是最優質、相對穩健且具備增長潛力的資產。」因爲整個BNB生態,我們認爲如果CZ、一姐、其他等衆多生態夥伴一直在建設BNB生態,那麼它可能比除比特幣以外的其他數字貨幣更有機會。我們願意長期與一羣人共同建設,認爲這是一個非常有機會的生態。

我們觀察到比特幣興起是因爲大家將其視爲數字黃金,以太坊興起是因爲整個DeFi Summer起來了,Solana的meme敘事滿足了大家對快速賺錢需求的滿足。我們認爲整個賽道包括從DeFi到meme,以及RWA穩定幣和鏈上美股代幣化等趨勢在發展。我們認爲類似BNB的生態有機會抓住新敘事上的熱點,因此我們願意建設這個生態。

我們在此過程中注意到上市公司發佈公告之後,CZ表達了支持態度,可能會有更多BNB生態的主要參與者願意支持這樣的生態。未來如果公司儲備更多BNB,將促進BNB價格上漲,這將間接推動BNB生態中更多機會的出現,進而反過來促進BNB價格的上漲。總之,公司持幣、股價、BNB幣價和整個生態發展三者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二、立足香港,參與穩定幣浪潮

2.1 問題:除了BNB儲備計劃,Nano Labs 準備申請港幣和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牌照,最近也看到京東、阿里這些國內大廠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入場。您怎麼看香港在全球穩定幣格局裏的定位?它作爲“橋樑”的作用,會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我們談論穩定幣時必須介紹它發展的幾個主流機遇。許多人誤以爲美元穩定幣是美元霸權,無論是這一屆的特朗普還是上一屆的拜登,之前對穩定幣都一無所知,直到拜登當選總統的過程中或者特朗普這一屆纔開始非常支持穩定幣以及比特幣。在此之前特朗普的第一屆任期裏,他對數字貨幣沒有太多概念,「當一個國家的總統沒有太多概念時,穩定幣怎麼可能是爲了美元的霸權呢?

穩定幣第一波真正起來的機遇是中國的監管。當時中國有部委的文件,規定比特幣是虛擬商品,老百姓可以自由買賣,金融機構不得參與。這意味着最早大家可以使用人民幣直接購買比特幣,以及可以通過支付寶等渠道直接購買比特幣的路徑就斷掉了。當時中國的交易所佔據了全球主要交易份額,這時候我們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幣和人民幣穩定幣,唯一被大家接受的是美元穩定幣,這造就了美元穩定幣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是交易所內的穩定幣和幣的交易,由法幣轉變爲美元穩定幣的替代。

同時,在那個階段,由於全球監管對此事並不瞭解,只有個別交易所具備了法幣入金通道,而更多的交易所則是幣幣交易對。穩定幣從各種幣幣交易對以及各種交易所蓬勃爆發的過程中獲得了更大的交易體量和成長性,這正是穩定幣早期原生市場交易的場景。

另一個場景是以太坊爆發後,我們看到各種迭代生態的爆發。DeFi生態更需要穩定幣。這波又促進了穩定幣的進一步成長,因爲各種生態類的金融交互和其他應用都需要使用穩定幣,所以以太坊和DeFi帶領了整個市場。

跨境支付,黑色,灰色以及沒有銀行賬戶體系的支付需求是穩定幣重要場景,無論是黃賭毒支付還是最近義烏小商品市場,許多商戶接受穩定幣。當時他們接受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後,經常被各地公安封鎖,穩定幣反而是更簡單的方式。因此,在各種跨境交流中,穩定幣確實是更好的支付工具和載體。

這三個場景成就了過去穩定幣兩三千億美金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要發展穩定幣,除了場景之外,無論什麼場景都需要符合三個特點。

第一是提升支付效率。例如跨境轉賬需要一天、兩天、三天,穩定幣可能一秒內到賬,因此它真實地提升了效率。

第二點是需要降低成本。傳統銀行交易成本遠超穩定幣的交易成本。

第三點是具有財富效應。就是說你用穩定幣之後,爲什麼還要留着穩定幣?特別是原生市場的人,爲什麼需要保留穩定幣?原因是他們可以購買各種Meme,各種幣可以用於炒幣賺錢、量化交易和TVL,雖然這些收益看似可能有些虧損,但是整體財富效應比用法幣做其他投資方式更大。因此我認爲過去的穩定幣正是符合這三個核心要點,從而成長起來。

目前香港穩定幣的立法,原計劃在去年推出,但整個過程無論是監管還是立法都需要很多時間。雖然這輪與美國看起來相差無幾時間,但香港完全有機會跑在美國前面。

第二個問題是是否符合剛纔提到的三個條件。如果現有場景,美元穩定幣就能滿足需求,港元穩定幣需要尋找更多其他場景。同時港元穩定幣也需要完成我剛纔提到的三個核心要點才能真正發展。

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在過去一個月發生了巨大變化,包括大陸很多監管機構,原來對這些創新並沒有很上頭。但現在,除了我們看到的京東、螞蟻等互聯網巨頭,接下來許多國有金融巨頭也會進入穩定幣牌照的申請,加入大浪潮。這背後表明中國在人民幣穩定幣競爭格局中,進一步加速了加入的姿態。

從長遠來看,美國的美元穩定幣以及整個支付體系在全球金融體系中都是用美元定價的。第二個是人民幣穩定幣,現在肯定是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因爲「境內支付特別發達,根本不需要人民幣穩定幣」。

我們認爲隨着中國在工業製造領域的全球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將迎來巨大機會。

我認爲在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高度發展之前,可能是美元穩定幣和港元穩定幣的機會。隨着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進一步成長以後,全世界的穩定幣可能更多地是美元穩定幣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之間的競爭格局,而港元穩定幣更多的是補充,包括未來的歐元穩定幣、中東的迪拉姆穩定幣或者其他穩定幣,這些都是這兩個穩定幣以外的區域性補充。


三、回首往昔,分享經驗

3.1 問題:您親歷了多個加密週期的起落。如今在香港,Web3 創業者面臨發幣與 IPO 等不同路徑,您如何看待這兩種模式?又會給創業者哪些建議?

我認爲在整個加密週期中,很多人經歷了多次迭代。迭代過程中,慣性思維可能導致許多原本已經在上一輪週期中A8、A9甚至A10的情況,到這一輪週期又返貧。

第一輪週期的特點是以比特幣爲主導的整個Web3的啓蒙時代。在那個行業中,能夠完成的事情可能只有5-10個,即礦機芯片、挖礦、礦場和雲算力等就這麼5-10個產業已經是極限了。然而,我們會發現最早提到的比特幣、萊特幣等其他幣,似乎每一年或者每一兩年,第二名都在變化,在萊特幣之前有其他幣,在萊特幣之後還有以太坊。因此,你會發現黃金的位置比特幣沒有變過,但是銀的位置一直在改變,這是那個週期的特點。

第二個週期是DeFi Summer,我們看到整個過程中以智能合約爲基礎的各種金融應用誕生,同時還有NFT的火爆和DAO治理等機會。那一波週期是比特幣漲一倍,其他幣可能漲3倍、5倍,比特幣漲兩三倍,其他主流山寨幣可能漲5-10倍,這是它的特點。

而到這一輪中,很多投資人在用匯率兌換的時候,認爲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匯率跟上一輪的週期已經脫錨,應該換以太坊,結果又是一輪遙遙無期的進一步脫錨。其他山寨幣也是如此,比特幣過去兩年漲了5倍或者6倍,而其他山寨幣可能比高位還跌了99%。

因此,很多投資方法在這一輪週期中進行操作,實際上會帶來很大問題,包括我們自己也是一樣。例如,當時以太坊生態價值爲3000億美金,當看到比特幣生態、銘文生態逐漸興起時,我們認爲1萬億美金的比特幣應該能夠成長出幾千億美金的比特幣生態。於是我們努力做多銘文生態和整個比特幣生態,甚至很多幣不管是在低位和高位一直都是買入的,至今都沒有賣出。然而,我們發現這個生態目前接近於歸零的狀態。我們也使用慣性思維,認爲當時以太坊和比特幣生態都是這樣發展。

從事實來看,我們的判斷方向完全錯誤。剛纔主持人提到發幣與IPO也是如此。過去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普通的項目,由於有投資人站臺、幣安、Upbit或者Coinbase的上幣,一個非常普通的項目可以變成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金的項目。

這是我們在上一輪週期觀察到的現象結果。「由於上一輪週期總體上流入資金大於幣圈項目的增長速度,因此大部分項目都能享受到資金增量紅利。

這一輪週期,我們觀察到在過去半年到一年中,大部分發幣項目可能會破發,甚至不考慮資金費率的情況下,所有上幣安的項目去做空,從幣價角度來看,它們都有盈利空間,幾乎很少有幣在上幣之後再上漲的情況,這與上一輪週期完全不同。「恰恰最近上幣不火,而幣股很火,因爲股票市場無論是殼還是頭部資產,加起來只有幾千家,受到審計機構、律師和監管機構的關注,造假成本很高,然而整個流入的增量資金相較於幣圈更大。

因此我們看到更多類似幣股頭部的項目,例如Circle,Circle如果發幣不可能漲得很高,在申購IPO後市值最高峰接近於發行的穩定幣。因爲這輪週期每天有幾十萬個新幣出現,股票市場總體來講是稀缺的標的,所以結合頭部Web3項目後,能創造出更好的流動性和關注度。「總體來看,對於頭部項目在上一輪週期更適合發幣,而這一輪週期可能更適合幣股聯動。

3.2 問題:您怎麼看待當下全球 Web3 合規化進程?未來兩年,香港 Web3 合規方向最確定性的趨勢是什麼?有哪些領域還有不確定性?

我認爲賽道毫無疑問,從原生跟草莽的階段逐漸進入到合規階段,整個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是去中心化的,DeFi始終存在。「我們認爲未來肯定是去中心化的DeFi和合規兩個並存的機會。對於草根而言,更多的機會在於去中心化的賽道。

對於大型機構而言,它們的機會在合規賽道。從香港的穩定幣申請來看,之前香港交易所申請時,更多是幣圈原生機構,但穩定幣完全不同,更多是互聯網巨頭和傳統金融巨頭申請。因此,普通幣圈原生機構想在香港穩定幣佔有一席之地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

香港的合規趨勢非常明確,從交易所持牌到穩定幣再到OTC,正在逐步推進,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監管框架和體系,未來也會更加完善,這是它的監管體系。

第二,香港政府的友好度在全球範圍內最佳。過去三年我們一直強調,許多人不相信,當時還有新加坡作爲對比,這幾個月至少亞洲人肯定都相信了。新加坡非常嚴格的監管政策6月底正式生效,許多機構都在離開新加坡。原因是因爲香港是一個小政府,但是是一個比較法制的地方。只要不違反國安法,不影響中國的政治,你只是一個創業者,肯定是一個非常法制的地方。

雖然過去半年美國非常開放,但是從特朗普和馬斯克的一會合作和一會爭吵來看,我認爲美國的政策環境,在未來長遠肯定非常開放。但不同時期,站了不同的黨派都會存在風險。然而,在香港維護中國祖國統一的情況下,不存在需要向另外的黨派或者監管利益羣體站隊的情況,只要安心發展Web3事業即可。

我們認爲對於大陸出生的華人而言,香港毫無疑問是最適合發展Web3的橋頭堡。過去香港發展不好web2的原因是,因爲web2是木桶理論,只有補齊每一塊短板纔可以。

當你在香港只有個別長板時,無法彌補短板,肯定無法發展web2。Web3是長板理論,泰達公司擁有160多名員工,利潤達到140多億美金,他們只進行穩定幣發行,沒有涉足鏈、錢包以及其他生態上的直接開發事務。穩定幣的使用人數是全球的,它將自己的長板加長了,其他鏈和錢包又補上了自己的長板。

香港恰好是一個可以讓你長板加長的地方,特別適合大陸出生的華人和全世界的華人,在這裏創業以及未來中美競爭又合作的過程中,適合做一個非常好的橋樑。

審核Huanyao Fang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Tradingkey官方立場,也不能作為投資建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Tradingkey對任何以本文為交易依據的結果不承擔責任。 Tradingkey亦不能保證本文內容的準確性。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

推薦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內數據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並受使用條款約束。歷史及當前收盤數據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報價均以當地交易所時間為準。美股報價的即時最後成交數據僅反映透過納斯達克報告的交易。日內數據延遲至少15分鐘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參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觀點基於分析師的獨立評估和判斷,未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和財務狀況。
風險提示:我們的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僅提供關於某些投資產品的一般資訊。Finsights 不提供財務建議或對任何投資產品的推薦,且提供此類資訊不應被解釋為 Finsights 提供財務建議或推薦。
投資產品存在重大投資風險,包括可能損失投資的本金,且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投資產品的過去表現並不代表其未來表現。
Finsights 可能允許第三方廣告商或關聯公司在我們的網站或行動應用程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廣告,並可能根據您與廣告的互動情況獲得報酬。
© 版權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權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