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0175.HK)於北京時間 2025 年 8 月 14 日港股午盤時間發佈了 2025 年半年度報告,來看核心:
1. 汽車銷售收入略超預期,但整體賣車單價還在同比下滑:1H25 吉利的賣車收入 1346 億,同比上升 27%,略超市場預期 1332 億。
但吉利整體的賣車單價還在同比下滑,賣車單價從 1H24 11 萬元同比下滑至 1H25 9.6 萬元,主要由於:
① 車型結構的下沉,吉利的高端系列銷量表現平平:吉利車型結構中的中高端車型極氪和領克仍然表現平平,極氪 + 領克同比增速放緩,在車型結構中佔比環比下滑 5 個百分點,而帶來主要增量的仍是低價的吉利系列。
② 賣車單價的繼續下滑:從三個品牌的表現來看,極氪 1H25 的賣車單價從 24.6 萬元同比下滑 1.6 萬元至 23 萬元,領克 1H25 的賣車單價 13.7 萬元,同比持平,而吉利汽車的整體賣車單價從 8.9 萬元同比下滑僅 1 萬元至 8 萬元,主要由於低價的吉利心願系列的佔比提高(對標比亞迪海鷗車型)。
2. 但整體毛利率因爲規模效應的釋放,基本符合預期:吉利 1H25 毛利率 16.4%,在賣車單價同比大幅下滑時,毛利率僅同比下滑 0.3 個百分點,也基本符合預期,主要由於賣車銷量的環比提升帶來的規模效應的釋放(賣車銷量同比提升 47%),單車固定的攤折成本還在環比下行。
3. 核心運營利潤在同比提升,整合一個吉利後費用控制合理:從核心運營利潤來看(毛利 - 三費-SBC 費用),核心利潤率環比上行 2.3 個百分點至 3.6%,主要由於整合” 一個吉利” 後費用控制合理,疊加銷量的槓桿效應釋放。
4. 淨利同比下滑主要由於去年同期有出售附屬公司的一次性收益確認,問題不大:1H25 淨利同比下滑-10% 至 95 億,主要由於 1H24 有近 75 億的出售附屬公司的一次性收益確認,導致基數較高。
5. 二季度單車淨利環比下滑,主要由於匯兌損益確認的減少,單車核心運營利潤基本環比一季度持平:二季度單車淨利 0.5 萬元,環比上季度 0.8 萬元下滑 0.3 萬元,主要由於匯兌損益確認的減少,而單車核心運營利潤 0.4 萬元, 基本環比和一季度持平。
海豚君觀點:
整體來看,吉利在上半年的賣車進程中,仍然表現不錯。2025 年上半年吉利整體銷量 141 萬輛,同比上行 47%,主要由於低端車型吉利的放量(吉利銷量同比增長 57%),管理層也因此提高了 2025 年的銷量目標,從之前的 271 萬輛提升至 2025 年的 300 萬輛。
而在最關鍵的新能源轉型速度上,吉利已經在穩步推進中,1H25 新能源汽車佔比達到 51%,同比提升 17 個百分點。而二季度的新能源汽車佔比已經過半,達到了 55%,環比一季度也上行 7 個百分點。
吉利新能源轉型的加速仍然主要受益於吉利的中低端系列心願 + 銀河系列的放量所帶來,而這也要得益於吉利對比亞迪的 “貼身肉搏” 下:
a) 切換技術方案降本:通過在插混技術路線上從原本三檔 DHT 方案降低至單檔 DHT 方案(大概能降本 5000 元),且通過降低發動機馬力,其實本質上就是原先吉利方案更兼顧全場景用車(尤其高速場景下會更有優勢),但 7-15 萬價格帶用戶大部分用車場景集中在城市用車上,且以性價比爲核心導向,所以吉利做了這樣的轉變。
b) 比亞迪價格戰受 “反內卷” 限制,給了吉利競爭窗口期:吉利對標比亞迪的心願 + 銀河系列的銷量的放量,除了在技術端的追趕 + 切換技術方案降本外,也主要由於比亞迪價格戰受 “反內卷” 限制,價格戰趨緩,給了吉利競爭窗口期。
c) 整合增效:之前吉利旗下子品牌太多,無論是資源浪費還是內部內耗都非常嚴重,而這次整合,其實也是爲了縮減銷售成本,更重要的是對三費端的嚴控。
極氪與領克合併後 1H25 管理費用率降至 1.9%,銷售費用率降至 5.5%,研發投入爲 83 億元(同比減少 8.8%)。
而從下半年三大品牌的車型推新速度來看,極氪因爲下半年車型走的高端路線,明顯不是走量的車型,所以吉利下半年放量的主力仍在於在於銀河系列(銀河 A7,銀河 M9), 以及領克 10。
海豚君預計,在 ① 明年購置稅退坡前的搶裝,② 吉利新車週期繼續放量,③ 比亞迪競爭趨緩下,300 萬銷量目標達成可能性大。
如果按照 300 萬銷量預計,當前股價對應的 2025 年 P/E 倍數在 12 倍左右,估值相對合理,按照歷史估值頂部 13-14 倍 PE 來測算,潛在漲幅大概還有 10%-20% 的上漲空間(21-23 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