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 - 9月2日,卡夫亨氏公司(Kraft Heinz)正式宣布,计划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实体,以此重塑业务格局,释放各自品牌潜力。这一决定标志着十年前由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与巴西3G资本联手推动的卡夫食品(Kraft Foods)与亨氏(Heinz)的巨型合并走向终结。
根据拆分方案,新成立的“北美食品杂货公司”(暂定名)将专注于北美市场,旗下囊括Oscar Mayer冷切肉制品、Kraft Singles奶酪片及Lunchables儿童便携餐等知名品牌。
另一家名为“全球味觉提升公司”(暂定名)的企业则定位更为国际化,业务重心放在亨氏番茄酱、费城奶油奶酪和卡夫通心粉奶酪等产品线上。
卡夫亨氏预计,此次复杂的分拆过程将于2026年下半年最终完成。两家新公司的具体名称将在未来正式公布。
卡夫亨氏的高管们认为,拆分成两个独立实体后,对投资者的价值会更高。他们周二上午表示,拆分后,他们可以为每项业务分别投入专门的关注和资源。
卡夫亨氏执行主席Miguel Patricio表示:“卡夫亨氏旗下品牌标志性且深受喜爱,但当前架构的复杂性使得有效配置资本、优先安排各项举措以及在最具潜力的领域扩大规模变得颇具挑战。通过拆分为两家公司,我们可以分配适当的关注度和资源,以释放每个品牌的潜力,从而提升业绩并创造长期股东价值。”
然而,这一拆分计划与十年前促成卡夫与亨氏合并的初衷完全不同。2015年,在伯克希尔和3G资本的主导下,两家公司合并成为年收入超过280亿美元的全球食品巨头,旗下品牌矩阵庞大,从Kool-Aid饮料到Velveeta奶酪无所不包。当时的策略寄望于通过激进的管理风格和成本削减提升效率。
但合并后的卡夫亨氏遭遇了持续挑战,激进的成本削减导致该公司许多产品线逐渐衰落,同时食品杂货自有品牌的崛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压力。
资本市场反应尤为负面,自2015年合并以来,卡夫亨氏股价已累计下跌近70%,远超同期包装食品板块表现。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也下跌约27%。
TD Cowen 分析师Robert Moskow直言,食品巨头的并购成功率很低,因为在食品杂货的不同领域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和投资往往各不相同,而投资组合较窄的公司比多元化的公司更有可能在长期内取得成功。
作为持有卡夫亨氏27.5%股份的最大股东,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及其董事长沃伦·巴菲特的态度备受关注。巴菲特周二表示合并“并不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但他并不认为将公司分拆将解决其问题。
关于伯克希尔作为卡夫亨氏投资者的未来,巴菲特表明,伯克希尔未来的持股策略将完全取决于公司的最佳利益。他特别提到,如果伯克希尔考虑出售其股份,除非其他股东收到相同的要约,否则不会接受大宗出价。
卡夫亨氏公司的分拆计划引发了未来资本结构的不确定性,穆迪评级公司(Moody's Ratings)正在对其投资级信用评级进行下调审查。
穆迪宣布将卡夫亨氏的投资级信用评级(Baa2高级无抵押评级和Prime-2商业票据评级)列入下调审查名单,并将所有相关实体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审查中”。
穆迪表示将评估分拆的利弊,虽然承认分拆可能带来更高的业务专注度,但此时正值消费者支出减弱的敏感时期。
市场对拆分计划反应消极,消息公布后卡夫亨氏股价应声下跌近7%。
来源:Google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