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佛罗里达州奥兰多8月27日 - 围绕现代央行的实际独立性,存在合理的争论,但几乎每个人都同意,如果货币政策像美国那样出现公开政治化的情况,这是有危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央行究其本质也是政府的部门,许多央行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疫情时与本国财政部紧密合作,因此绝对的独立性有点像天方夜谭。
但美国总统特朗普目前的所作所为远不止于此。他威胁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忙于炒掉理事库克,试图任命赞同他降息主张的人填补理事会空缺,这都是在破坏美联储独立运作的表象。
多年来货币政策赤裸裸政治化的例子表明,委婉地说,它可能带来次优结果--信誉丧失、货币疲软、通胀飙升、债务增加、风险溢价上升,以及借贷成本可能大幅提高。
在美国,这些当然远谈不上是必然结果,但也表明政治对货币政策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土耳其**
埃尔多安自2014年担任土耳其总统以来大搞"埃尔多安经济学",他那些离经叛道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就是货币政策政治化的典型例子。埃尔多安公开与利率"为敌",曾言之凿凿地表示,高利率会导致通胀,因此降低通胀的办法就是降息。
他在 2019-2024 年期间解雇或更换了五位央行总裁,其中一些就是因为加息或拒绝降息。
2021 年底,通胀率和利率在20%左右徘徊,央行屈服于埃尔多安的压力进行了降息。结果呢?本币崩跌,通胀率飙升至 85% 以上。
图:土耳其的通胀率和利率
**阿根廷**
现代历史上很少有阿根廷那样的央行,如此明目张胆地成为政府的臂膀。历届阿根廷政府都严重依赖央行印钞以敷支出,结果可想而知。几十年来,阿根廷一直在经济危机中进进出出,不断与高通胀甚至恶性通胀作斗争。
阿根廷央行总裁的任期往往很短:本世纪一共出了13位总裁。在1989-1996年梅内姆担任总统的头七年里,就有七位央行总裁。费尔南德斯总统也曾在 2010 年解雇了雷德拉多,因为后者反对她动用 66 亿美元外汇储备偿还债务的计划。
图:拉美摩根新兴市场债券指数(EMBI)利差(阿根廷VS巴西)
**印度**
在莫迪政府的领导下,印度央行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2018 年 12 月,时任央行总裁帕特尔(Urjit Patel)在上任两年多后突然辞职,因为几个月来政府不断施压,要求他放宽贷款条件,允许政府在全国大选前更多地动用储备来增加支出。
在帕特尔离职前的几个月里,莫迪还将数位印度央行政策委员会成员解职,任命他的支持者取而代之,令投资者感到不安。卢比兑美元也由此在当年 10 月创下历史新低,年通胀率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上升逾两倍,达到近 8%。
图:印度卢比兑美元
**日本**
日本的情况略有不同,因为到日本领导人经常热衷于本币贬值和提高通胀,但日本政府与央行之间的紧密关系仍然可以说,对该国的长期经济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
数年来日本政府和央行在多次外汇干预时,几乎可说同心协力。2012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出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体制改革"三支箭"于一体的经济改革--"安倍经济学",进一步强化了双方的联系。
安倍经济学的核心是空前的宽松货币政策,即便以日本央行的标准来看也是如此。央行大规模扩张资产负债表(目前与GDP之比仍是美联储的六倍左右),且连续多年实行负利率。
这样做奏效了吗?许多批评者认为没有,因为经济增长依然疲软,不平等现象加剧,而且日本目前的公共债务负担居全球之首。
图:央行资产负债表与GDP之比
**美国**
最后一个例子是美国自己,这或许令人惊讶。在1970年代初,尼克松总统向时任美联储主席Arthur Burns施压,要求他在 1972 年大选前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当时通胀压力正在上升。
据报道,1969 年尼克松在提名Burns后不久对他说,前任美联储主席Bill Martin做任何事情总是"晚"六个月。"我看好你,Arthur,你能让我们远离经济衰退,"他还说,"我知道美联储自治是一个荒唐说法..."
Burns从1978年起担任美联储主席长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通胀率爆炸性上升,直到1980年代初才完全回落。许多观察家认为他是美联储历史上最不成功的主席之一。
图:美国的年通胀率
几乎毋庸多说,美国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其经济和资本市场规模让所有其他国家相形见绌,美元还是世界储备货币,该国的利率和债券市场是全球借贷成本的指标。
这意味着,特朗普的政治干预对市场或经济的影响程度可能小于以往的动荡。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也意味着,这些举动的全球影响可能要大得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