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港A两市“三桶油”股价集体下挫!
截至收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00386.HK)大跌5.87%,领跌板块;中国石油股份(00857.HK)跌3.26%,中国海洋石油(00883.HK)跌1.37%。
在A股市场,中国石化(600028.SH)同样遭遇重创,跌幅为5.32%;中国石油(601857.SH)跌4.06%,中国海油(600938.SH)亦随之下行。
消息面,7月31日,中国石化发布业绩盈警。
公告显示,中国石化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至216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下跌39.5%至43.7%。
单季度看,中国石化业绩持续恶化。据悉,第一季度,其归母净利润为132.64亿元,同比下滑27.6%。经此计算,第二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68亿至83亿元,同比下降52.1%至60.7%,环比下降37.2%至48.5%。
关于业绩变动的原因,中国石化解释称,主要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石油石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工市场毛利低迷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受全球关税冲突压制原油需求、OPEC+快速增产的影响,25Q2油价快速下跌,成品油需求持续下行,化工景气度复苏不及预期。该行下调公司25-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3亿元(下调15.4%)、555亿元(下调3.1%)、662亿元(下调7.6%)。
中石化利润承压,或也预示着其他同类石油股在今年上半年业绩可能承压。或受此悲观预期影响,市场情绪低迷,今日石油概念股跌势明显。
展望后市,市场普遍认为,今年4月以来,传统原油市场的主导方OPEC+为夺回市场份额,而不断加码增产,同时市场需求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全球原油市场供需结构大概率还将走向过剩。
7月5日,OPEC+的8个主要成员国举行线上会议,达成8月增产54.8万桶/日的协议,这一增幅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41.1万桶/日。
此外,据透露,OPEC+还将于本周末(8月3日视频会议)敲定新一轮大幅增产计划,批准9月再增产54.8万桶/日。
有观点称,若这一增产计划得以实施,意味着全球原油供应会进一步扩大,将加剧供应过剩的风险,可能对油价造成压力。
国元期货研报指出,夏季消费旺季来临,OPEC+扩大市场份额,增产预期加强,全球石油市场在短期内进入到供需双强的状态。但是美国关税政策抑制全球经济的预期也会在中期内凸显,原油在旺季过后将走向确定性过剩,原油中期偏空格局不变,OPEC+增产将在消费旺季过后逐渐体现在显性库存积累上,原油在中期可能重回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