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再创记录!港股年内迎8400亿港元“活水”,上行趋势有望持续

华盛通2025年7月30日 07:23

编者按:恒指月内累涨逾6%站上两万五关口!北水爆买港股超1108亿港元,抢筹盈富基金近105亿港元;机构指出,北水年内累计流入或将超万亿港元,港股后市有望进一步向上,“结构性”牛市颇具韧性>>

港股7月即将收官!回顾月内走势,港股市场的大涨行情仍在持续,月内一度触及25735.89点的高点,创下自2022年以来最高。截至7月29日收盘,恒生指数月内累升6.03%,恒生科技指数月内累涨6.44%。

拉长时间线来看,年内恒指成分股中总市值超1万亿港元的股票均上涨,涨幅最大的小米集团-W累计涨逾60%,总市值最大的腾讯控股累计涨逾34%。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大幅加仓港股市场,成为港股市场最大的增量资金来源。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8420.02亿港元,创年度净流入额历史新高,超过2024年净流入的8078.69亿港元。

从月度数据来看,南向资金月内增持港股1108.09亿港元,较6月(803亿港元)流入明显加速。其中,截至7月29日,20个交易日中仅2日出现小幅流出。

机构认为,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将超万亿港元,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中期来看,政策发力驱动基本面修复,叠加资金面持续改善,港股有望进一步向上。

北水7月加仓盈富基金近105亿港元!抛售腾讯超47亿港元

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港股通标的股中,南向资金合计持有4563.87亿股,占标的股总股本的比例达18.24%,合计持股市值55994.41亿港元,占标的股总市值的比例为13.77%。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在港股交易占比持续提升。7月29日,南向资金成交额为1554.92亿港元,为当日港股市场成交额的近六成。

具体来看,本月港股通显著加仓金融、医疗保健、可选消费等行业,工业、咨询技术、日常消费等行业同获南向资金青睐。

个股方面,科网股和蓝筹股依然是北水加仓的重点。其中,盈富基金获北水爆买104.73亿港元,稳坐北水加仓榜榜首;建设银行、美团-W、中芯国际、中国人寿分别获净买入75.13亿港元、71.36亿港元、62.12亿港元、36.45亿港元。信达生物、中国能源建设、恒生中国企业、小鹏汽车-W等皆获不同程度加仓。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电气本月获北水抢筹14.73亿港元。消息面上,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摩根士丹利预测,雅江工程将带动西藏GDP年均增速提升至8%以上,未来10年衍生交通、基建等配套投资超2万亿元。

加仓TOP10净买入(港元)加仓TOP10净买入(港元)
盈富基金104.73亿信达生物21.46亿
建设银行75.13亿东方电气14.73亿
美团-W71.36亿中国能源建设11.30亿
中芯国际62.12亿恒生中国企业8.90亿 
中国人寿36.45亿小鹏汽车-W8.73亿
数据截至:2025.7.29

净卖出方面,7月腾讯控股遭北水抛售47.62亿港元,沽出泡泡玛特26.77亿港元,净卖出小米集团-W24.41亿港元;阿里巴巴-W、康方生物、中国银行、老铺黄金等也遭不同程度抛售。

减持TOP10净卖出(港元)减持TOP10净卖出(港元)
腾讯控股47.62亿中国银行3.80亿
泡泡玛特26.77亿老铺黄金3.65亿
小米集团-W24.41亿药明生物1.98亿
阿里巴巴-W12.14亿融创中国1.42亿
康方生物4.30亿友宝在线0.75亿
数据截至:2025.7.29

机构指出港股后市有望进一步向上!“结构性”牛市颇具韧性

对于港股市场未来的增量资金,中金认为,南向资金方面,未来相对确定的南向资金增量约为2000亿-3000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或超万亿港元,下半年流入速度可能放缓。外资方面,期待欧美长线外资大幅回流并不现实,但大幅流出的空间也有限。回购上,下半年预计回购金额或与上半年基本持平,在1000亿港元左右。往后看,支撑港股资金面的长期宏观因素并未转向,资金充裕但优质资产有限的局面或延续。

中国银河表示,当前港股估值分位数处于历史中上水平。展望未来,预计港股市场总体震荡向上,且板块轮动仍然较快。对于具体配置,该行建议,关注以下板块:

  • 一是在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下,高股息标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
  • 二是政策利好增多或政策利好持续发酵的板块,例如稳定币概念股、创新药、AI产业链等;
  • 三是中报业绩表现超预期的板块。

国金证券表示,展望下半年,港股大方向依旧看多,“结构性”牛市颇具韧性。人民币与南向资金仍是港股最有力的支撑。国际格局重塑、债务周期的不可持续性侵蚀美元信用是长期命题,支撑长期弱美元叙事的底层逻辑仍在。且随着上一轮财政周期的经济影响逐渐下降,美国就业、消费等硬数据走弱已成为既定事实,而新一轮财政周期还在起点,节奏及经济滞后影响仍存不确定性。长期视角下,港股期待人民币资产的“第三轮重估”。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Tradingkey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