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凯文
路透上海1月27日 - 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组件)行业深受供给过剩问题困扰,连五大头部制造商也未能摆脱“内卷”泥沼。他们对去年业绩的预估无一例外“自由落体”,大幅逊于市场预测,没有出现绝对的赢家。
这一行业目前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内供需失衡,过剩产能尚待逐步出清,好在近期降价潮得以稍作收敛,得益于政府干预和行业自律措施的“组合拳”;海外则面对关税、制裁等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特别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
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曾成为“外交把柄”,欧美国家自2023年年底起屡屡在外交场合向中国就该议题发难。中国去年的重要政治会议会后公报也都不再提及“产能过剩”四字,例如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表述取而代之。
为了整顿恶性竞争,除了光伏企业据报互相约定管控产能外,中国政府也加以干预,例如收紧光伏项目生产的电耗上限、降低光伏制品出口退税。
具体而言,五家公司中的四家在连续盈利多年后预告将同比转亏损,而唯一预计勉强维持全年净利润的公司,实则在第四季也出现亏损。
公司名 | 股号 | 2024年业绩预告的净利润/净亏损范围 | 范围中值 | LSEG分析师预估的2024年净利润/净亏损中位数 | 范围中值vs分析师预测中位数 |
晶科能源 | 688223.SS | 净利润8,000万元-1.2亿元 | 1亿元 | 17.5亿元 | 净利预告范围中值比分析师预测中位数低94.3% |
晶澳科技 | 002459.SZ | 净亏损45-52亿元 | -48.5亿元 | -8.2亿元 | 净亏预告范围中值比分析师预测中位数大4.9倍 |
天合光能 | 688599.SS | 净亏损32-38亿元 | -35亿元 | 7.2亿元 | 预告净亏,分析师预测中位数是净利 |
隆基绿能 | 601012.SS | 净亏损82-88亿元 | -85亿元 | -76.1亿元 | 净亏预告范围中值比分析师预测中位数大11.6% |
通威股份 | 600438.SS | 净亏损70-75亿元 | -72.5亿元 | -50.5亿元 | 净亏预告范围中值比分析师预测中位数大43.5% |
五家企业中唯一录得全年净利润的“幸存者”是晶科能源,全年预计录得净利润8,000万元-1.2亿元,但减去前三季度的净利润12.1亿元后,意味着第四季反而录得净亏损10.9-11.3亿元。花旗将此归结于组件销售价格下降、减值损失及光伏制品出口退税率下调
晶科能源于2022年上市,招股书中最早记录的财务数据年份为2018年。
晶澳科技2019年在A股借壳上市。两周前美国将晶澳科技的子公司东海晶澳列入涉嫌维吾尔族强迫劳动实体清单。
天合光能于2020年上市,招股书中最早记录的财务数据年份为2017年。
隆基绿能于2012年上市,招股书中最早记录的财务数据年份为2009年。
投资研究机构晨星在报告中对隆基绿能的盈警点评称,预计隆基绿能2024年的出货量在同行中表现不佳,因缺乏有竞争力的光伏电池片,但随着HPBC二代电池的大规模生产,2025年将迎头赶上;相信隆基绿能可以凭借丰富的现金储备和强大的资产负债表走出低谷。
以农牧饲料起家的通威股份在2006年进入光伏行业。在公布盈警后,花旗在报告中表示,重申对通威股份的卖出评级,预计该公司在2025年继续亏损。
**大浪淘沙**
瑞银证券电力及新能源分析师严亦舒表示,真正要看到供给、需求完全打平可能要等到2026年或者2027年。光伏行业自律、减产以及出口退税、损耗能耗的限制等等,都会帮助落后产能尽快的淘汰,以及限制住新增产能的进入以及扩张。
一位光伏组件制造商的管理层表示,最近组件价格稍微回升了一点,到0.7元/瓦左右。但2025年还是一个淘汰出局的情况,毕竟组件终端需求没有那么畅旺,产能还是过剩。
其并认为,行业自律措施主要旨在让各个企业有利润,不要盲目扩张、一直亏钱,因为亏到最后,肯定会倒,而且第一梯队的大公司也可能出现一到两家倒闭,这对行业来说总归是不利的消息。行业发展都会经历过剩--出清--大家都有利润、越做越好的阶段。
美国投行富瑞在报告中亦称,随着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组件制造商积极“试水”提高报价,但在淡季疲弱的终端需求和高库存水平下遇到了阻力。某些组件的极低价格也在扰乱市场秩序。春节前组件订单的交付已基本完成,预计短期内组件价格将保持稳定。
汇丰前海证券A股工业及电力新能源行业研究主管陈家崧则预计,中国光伏行业不太可能实现快速的供给侧改革,因为大多数生产商是私营企业而非国有,且过剩产能规模巨大。已经进行的大部分供给侧改革主要是自愿的,其效果尚有待观察。
陈家崧续指,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拟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最高约271%反倾销税,这些关税将使中国从这四个东南亚国家出口到美国的组件失去竞争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