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12月30日 - 2025年临近,随着美国政府换届,市场憧憬中美之间或会签订一个类似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广场协议,施压人民币汇率升值。但中国国家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管涛认为,中美达成新广场协议的必要性、可行性不高,但人民币在对外经贸摩擦的逆风下升值仍是有可能的。
现任职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的他最新撰文强调,中美经贸关系再趋紧张,大概率人民币会进一步承压;但这种变化本身是对内外部冲击的正常反应,是汇率市场化的应有之义。
他解释称,从中方本身来讲,也不会主观刻意将贬值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工具,因为这一方面是主动帮助美方减压,补贴美国消费者;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市场抢跑,强化顺周期单边羊群效应。
管涛在文章中指出,在以下四种情形下人民币仍有可能升值。
1、特朗普极限施压的关税威胁兑现不及预期。特朗普2.0若只是部分兑现其关税威胁的概率不低,这将有助于缓解人民币面临的压力;特别是如果2025年中国外贸出口实绩好于预期的话,人民币有望获得支撑。
2、中美积极致力于对话解决经贸纠纷。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大概率将废弃拜登时期的中美经济金融对话机制。中方应迅速谋求与美方建立新的对话机制,尽可能缩短空窗期,通过对话求同存异,缓和经贸纷争;从最近的特朗普对华言论看,这方面的工作是有空间的。
3、特朗普交易回调或导致美元指数.DXY走弱。2016年全年,美指收涨3.7%,其中11月5日至年底累计上涨5.7%,可见当年美元强势主要受益于市场憧憬特朗普将成为伟大的美国总统。然而,2017年由于特朗普竞选承诺的各项改革议程进展不力,美指不涨反跌。特朗普2.0重蹈覆辙也并非不可能。
4、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如果国内相关政策举措逐步生效后,能够推动中国经济的负产出缺口快速收敛,资产价格止跌企稳甚至反弹,则人民币汇率就有望获得支持。
截止上周五收盘,人民币兑美元即期CNY=CFXS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84%,同期美指累计升6.55%,人民币中间价CNY=PBOC因为监管过滤累计跌幅近1.48%。(完)
(发稿 张金栋;审校 张喜良)
((Jindong.Zhang@thomsonreuters.com; +86 21 20830168; Reuters Messaging: Jindong.Zhang.thomsonreuters.com@thomsonreuter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