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比亚迪和上汽大通等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要求其供应商降低成本,目标是降低 10% 的采购成本。这一举措预示着 2025 年汽车行业可能会迎来一场激烈的价格战,而且这场战争可能会比往年来得更早。
据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分析,2025 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可能会再次出现价格战,而且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整车厂通过多种方式将降价压力转嫁给上游供应链。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一些零部件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掺杂回料等,这些行为最终会影响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损害消费者利益。
行业专家指出,面对整车厂不断缩短的比价周期和延长的应收账款周期,供应商不得不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否则可能会被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为了节约成本,一些供应商甚至采取了削减人力成本、降低材料标准等措施。例如,为了节省电力成本,一些供应商选择在夜间工作,白天停工。此外,供应商还面临着比价周期的缩短,以比亚迪为例,长三角地区的一名供应商表示,比亚迪同一零配件的生产任务往往交给多个供应商,原本的比价周期为一年或半年,现在缩短到了三个月一次,价格较高的供应商将直接被淘汰。
在这场价格战中,整车厂和供应商都需要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不受影响。专家呼吁,降价不应以牺牲产品质量和安全为代价,因为这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可能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声誉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