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小牛电动未走出困境,为何股价旱地拔葱?

财华社2024年10月8日 07:50

被誉为中国“电驴界爱马仕”的小牛电动(NIU.US)近日在股市上演了一出速度与激情的大戏,其股价在9月24日至10月7日区间惊人地飙升了近80%。

特别是美东时间10月7日当天,小牛电动股价跳高收涨20.36%,刷新一年多以来的新高。

北京时间10月8日,其他两轮电动车股票涨跌不一,小牛电动的强劲竞争对手九号公司(689009.SH)收盘大涨17.84%;雅迪(01585.HK)、爱玛(603529.SH)和绿源(02451.HK)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

不过,小牛电动疲弱的基本面似乎难以支撑其股价持续狂飙。在美东时间周一多只中概股狂欢的带动下,小牛电动股价迎来了超跌大反弹。在此波涨幅前,小牛电动股价跌至谷底,相较历史最高点跌去了超90%。

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

小牛电动创立之初就打出了中高端的旗号,聚焦于城市智能出行领域。

2022年之前,小牛电动走过了辉煌的一段时光,销量及营收持续猛增,其中2021年电动车总销量突破100万辆。一时间,小牛电动风光无限,股价也如同坐上直升机一般持续拉升。

然而,2022年对小牛电动而言成了一个转折点,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伴随着行业竞争“内卷”日趋严峻,以及消费者对两轮电动车的性价比要求提高,小牛电动的高端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导致其销量陷入萎靡。

2022年,小牛电动的产品销量及收入分别下降20%及14.5%,2023年则延续2022年的下降趋势。并且在这两年期间,小牛电动均产生了亏损。小牛电动将业绩下滑归因于锂电涨价造成的成本上升,公司CEO李彦曾表示,2022年至2023年,锂电价格涨了七成,这一单一成本项占整车成本从40%涨到70%。

从2024年以来的业绩表现看,小牛电动仍深陷亏损旋涡的原因,不仅仅是锂电价格变动。

销量方面,得益于NXT和N-play机型畅销的带动,小牛电动在今年前三季度的销量显著复苏,累计销量为69.77万辆,同比增长21.9%。李彦在半年报中称,今年推出的新产品在上半年占据了公司国内销量的50%以上。

销量增长带动了小牛电动收入的增长,今年二季度收入为9.4亿元,同比增长13.5%,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增长,扭转去年三四季度下滑的势头。

然而,小牛电动依然未能实现扭亏,今年二季度净亏损约2492万元,同比扩大逾10倍。在这背后,是各项费用依然高企。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为1.2亿元,同比增长9.8%,增长主要来自于在线购物节促销等原因。

高端玩家怕内卷?

从全行业看,小牛电动平均每辆两轮电动车收入位于行业高水平,属行业内的“高端玩家”。

行业龙头雅迪的平均单车收入远低于小牛电动,东吴证券表示,今年上半年雅迪平均单车收入为1533元。而在今年二季度,小牛电动平均每辆两轮电动车收入达3671元。

今年以来,国内新国标替换红利期基本见顶。根据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新国标替换需求已完成了80%以上。这说明,行业在今年已基本结束了此前的高增长态势。

在此背景下,行业竞争明显加剧,企业销量要继续保持增长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行业“内卷”,叠加消费者对价格更加谨慎,导致行业产品售价不断下探,雅迪和爱玛的产品售价已逐年下降。

面对销量的压力,小牛电动被迫采取了降价策略。今年二季度,其平均单车收入同比下降6.1%至3671元。而在2021年,公司平均单车收入为4062.7元。不难看出,在行业“内卷”之下,小牛电动以价换量才能保住收入增长,但却削弱了其盈利能力。

同样作为行业新贵的九号公司,今年的增长势头不容小觑。在今年上半年,得益于推出多款两轮电动车新品以及迅猛扩张专卖门店规模,带动九号公司两轮电动车销量飙升逾120%至120万辆,收入同比增长52.2%至66.6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同比增长167.82%至5.96亿元。

九号公司产品阵营丰富,并且定位中高端,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经营风险。除了两轮电动车,九号公司还经营滑板车、全地形车以及割草机器人等产品。Wind数据显示,在丰富且具备科技属性的产品结构带动下,九号公司毛利率在今年上半年高达30.45%,远高于小牛电动同期为17.66%的毛利率。

在当前两轮电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九号公司的商业模式可能为小牛电动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的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