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9月3日 - 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被普遍认为对谷歌最赚钱的搜索业务构成最大威胁。但本周来看,它们可能亦帮助谷歌保持了公司的完整性。
在一项备受关注的反垄断裁决中,美国地区法官Amit Mehta承认,生成式AI正在重塑人们查找信息的方式,至关重要的是,他裁定谷歌可以保留 Chrome 浏览器,而无需被迫出售。
"生成式AI的出现改变了本案的走向,"美国地区法官Amit Mehta写道。"他指出,有数千万人通过ChatGPT、Perplexity和Claude等工具来寻找他们曾经通过传统搜索方式寻找的答案。
与此同时,至少有五六笔规模高达数十亿美元的AI融资项目正在同时进行,而且投资项目供不应求。
这在传统风险投资中是不可想象的,但快速崛起的AI公司正在改写规则,利用来自大型风投公司、主权财富基金、跨界公共投资者和定制工具的更为广泛的资本组合。
这是一些令人瞠目的数字:Databricks 正在筹资逾10亿美元,其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OpenAI寻求约 60 亿美元的要约收购,自身估值约为 5,000 亿美元,高于今年早些时候的 3,000 亿美元。Anthropic 刚刚融资 130 亿美元,估值翻了一番,达到 1,830 亿美元。
钱从哪里来?有几个渠道:大型风险投资公司及其有限合伙人;富达(Fidelity)和 T. Rowe Price 等希望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前获得投资份额的跨界公共基金;还有经由特殊目的载体(SPV)获得认可的个人。本来AI公司并不喜欢SPV,因为它们会使股权结构表变得杂乱无章,搞不清谁是最终持股人。
资金也越来越多地来自外国资本,其中最主要的是中东主权财富基金。Anthropic 的 130 亿美元融资就包括来自该地区的大额资金,OpenAI 也得到了阿联酋 MGX 的支持。
与此同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私有化,已经变成一种特色而非缺陷:公司可以在不必向公开市场披露债务负担并接受审查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融资;同时还能通过发股为员工提供流动性,并获得运营资本用于积极扩张。
这种融资规模令公开发行市场相形见绌。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数据,2024 年美国 IPO 平均募集资金约为 1.575 亿美元,与数以十亿美元计的私募资金相比,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此集中的押注已在重塑资金流动:2025 年上半年的AI融资额远超去年,并有望创下新纪录。
这样的融资可以看作是"私募IPO"。如果公司能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吸引融资并不一定需要现金流为正。最终的退出机制仍然是上市,在Figma等个股展现希望,科技和加密货币类股的上市管道重新热络之后,我们可能会看到AI的IPO窗口开得更大了。如果公开市场再次青睐成长型个股,今日私募市场中的领军企业就会尽早前去试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