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据行业专家Dax Kepshire表示,对中国电池进口征收的高额关税正在推高成本并重塑美国电网规模能源存储板块的供应链。Kepshire曾担任Fluence首席运营官,现为Energy Operating Partners创始人。
Kepshire在由美国银行证券主办的讨论会上表示,新贸易措施的影响既严重又深远。
中国锂离子电池进口的有效关税税率已从10.9%跃升至155.9%,使受影响项目的总系统成本从每千瓦时约USD 210上涨至超过USD 400。
根据2024年初和2025年的海关数据,中国目前占美国非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进口的70%以上。
关税负担因合同条款而异,如完税后交货(DDP)可能会在进口商、集成商和项目所有者之间转移成本责任。由于缺乏标准化协议,行业内的风险敞口并不一致。
一些开发商试图通过在关税上调前囤积库存来减轻冲击。
但Kepshire指出,电池老化和高储存成本限制了这一策略。计划于2025年交付的项目可能受到保护,但2026年或更晚的项目面临重大风险。AES (NYSE:AES)和Constellation Energy (NASDAQ:CEG)等开发商据报道已确保通过2027年的非中国供应,使其具有竞争优势。
为减少关税风险,企业正在重新制定采购策略。通过在美国、墨西哥或东南亚采购外壳并组装系统,开发商可以将关税仅限于电池电芯,将成本增加降至约36%。
将电芯生产完全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如越南或马来西亚,可以进一步将资本支出影响降至约13%。比亚迪(SZ:002594)和LG等供应商已经在调整运营以应对这一变化。
Kepshire警告称政策风险仍然很高。针对中国制造的石墨阳极材料的新贸易申诉可能扩大关税范围,即使是在第三国组装的电池也不例外。
美国规定将含有50%以上中国原产成分的产品视为中国制造,这进一步使合规变得复杂。
同时,围绕《通胀削减法案》(IRA)下国内内容奖励的不确定性已减缓了2026年后项目的合同活动。
由于美国国税局指导不明确以及合格美国供应商有限,开发商不愿依赖这一奖励。
Fluence由于其美国制造基地和来自AESC的国内供应而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
但其2025年对中国进口的剩余风险仍令人担忧。根据美国银行证券的说法,该公司灵活的供应链是一项优势,尽管整体板块成本正在上升,政策逆风仍然存在。
中国仍是全球电池市场的主导者,控制着约84%的电池制造和90%以上的电池材料供应链。
截至2024年2月,中国占美国非电动车锂离子电池进口的71%。尽管部分转向东南亚,但供应链仍严重依赖中国材料和规模。
关税已经影响了技术决策。由于安全性和循环寿命而被公用事业规模存储青睐的磷酸铁锂电池正面临价格大幅上涨,因为中国供应商利润微薄,无法吸收关税成本。
镍锰钴等替代化学成分因成本波动和更严格的安全需求而对电网应用缺乏吸引力。钠离子或铁空气等新兴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
开发商还面临满足IRA国内内容阈值的挑战,该阈值从2025年的45%上升到2026年的50%。
虽然目前外国采购的电池与美国本地组件结合可能符合资格,但未来的资格尚不确定。
在更严格的解释下,混合原产地系统可能失去获得税收激励的机会,增加了长期采购计划的风险。
本文由人工智能协助翻译。更多信息,请参见我们的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