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热点透视》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中国领跑先发优势恐面临卡脖子瓶颈

路透社2025年3月26日 06:12

- 今年稍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一次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阿里巴巴9988.HK创始人马云等商界领袖参会。机器人初创企业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35岁的王兴兴也在受邀参会之列,他跻身中国顶尖行业领军者之列,凸显了机器人产业在中国规模19万亿美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各国纷纷寻求发展机器人行业,其背后的一大驱动力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再加上年轻人愈发排斥工厂工作,导致劳动力紧缺:2021年时官方曾预测,到2025年技能人才缺口将近3,000万。形势可能会更严峻。到2045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将减至约6.45亿人,还不到总人口的一半,相比之下,经济学人旗下研究部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估计,2013年时中国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7.94亿人。对于中国出口型经济体而言,这些趋势有可能使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到2035年将人均GDP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落空。

图:中国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

难怪从比亚迪002594.SZ1211.HK到小米1810.HK等本土领军企业都在竞相推进生产线自动化。然而,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全球占比最高,但这些设备大多技术含量较低:通常用于焊接、喷涂、装配和其他重复性任务的固定机器臂。这个市场目前仍被日本、德国和瑞士的少数几家制造商主导。

随着这些设备变得越来越精密,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得益于人工智能、芯片和硬件的发展,美国和中国正在竞相开发可用于工厂、餐馆、医院甚至家庭的人形机器人。Nvidia(辉达/英伟达)NVDA.O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最近表示,不出五年,人形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特斯拉TSLA.O老板马斯克曾称人形机器人是史上最具颠覆性的产品,并预言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很快超过人类,不过这位亿万富豪在预测科技趋势大规模应用方面的记录不佳,包括从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到脑机接口芯片等。

美国银行的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全球年出货量将达到100万台,主要受工业需求以及教育和服务领域早期应用的推动。美国银行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大中华区汽车和工业研究主管Ming Lee预计,届时平均售价约为每台20,000美元,这意味着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该银行预计,再过30年,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高达30亿台,取代服务业一半的劳动力。

这一乐观预测与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的历史轨迹相似,在截至2023年的10年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年均增速高达90%。在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升级之际,零部件成本的下降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利好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但要达到通用机器人的程度,还需要巨大的技术进步。这种机器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完成人类能够完成的大多数任务,并实现实时人机交互。目前的机器学习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以文本大语言模型为例,它们无法有效训练需要同时处理视觉数据的机器系统。

图:特斯拉机器人销售预期

不过,美国特斯拉于2023年首次推出了第二代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计划在今年实现量产。市值3万亿美元的Nvidia也在推进多个项目。但低调的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商用产品,包括宇树科技和优必选9880.HK。去年,前者推出了一款售价不到2万美元的低成本人形机器人;今年年初更是凭借电视直播的机器人群舞惊艳全国。优必选的Walker 机器人已经进驻极氪ZK.N和比亚迪汽车工厂,与人类协作完成更高级的工作。

早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成熟完善的供应链。在视觉系统、传感器和电池等领域高度重合的电动汽车产业,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最早采用人形机器人的电动汽车品牌现在也在自主研制:小鹏汽车9868.HK的目标是明年开始量产。

然而,中国的许多零部件仍然依赖于外国公司,特别是减速器,这种装置对于降低电机速度、提高扭矩至关重要。但是,以绿的谐波688017.SS为首的本地供应商正凭借规模、价格竞争力和不断提升的产品可靠性稳步追赶。政府也通过大规模补贴政策大力支持该行业的发展。

即便如此,中国机器人产业可能很快就会遭遇瓶颈。美国在软件、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这些技术对于训练人形机器人至关重要。例如,宇树科技就依赖Nvidia的半导体。鉴于机器狗在军事上的应用,这些中国科技企业新星和供应链面临华盛顿制裁和技术封锁的风险。美国议员已发出警告,称中国机器人是“下一个威胁”。中国在机器人赛道中的先发优势充其量也只能说是略胜一筹。(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