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伦敦11月17日 - 全球市场经历动荡的一周之际,欧元呈现走强,不禁引发人们思考:在当前美国科技业前景不明朗、大西洋两岸以及日本央行政策方向发生变化之际,欧元是否扮演起避险角色?
欧元兑美元今年至今上涨12%,其中有大部分涨幅是在动荡的上半年录得,但尽管欧洲央行在12个月内四次降息,欧元仍保有2025年的大部分升值幅度。
上周,华尔街科技巨头再次走势踉跄,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官员的立场也变得更加鹰派,美元既没有从避险需求中受益,也没有因美联储宽松政策预期降温而受惠。
此外,欧元涨势更为全面。上周,欧元兑日圆汇率创下历史新高, 兑英镑汇率也创下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准。
欧元兑日圆及英镑的走势都受到日本和英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影响,而这两种货币加起来占欧元区对外贸易权重的10%以上。
日圆在金融动荡时期作为避险货币的传统作用,主要源于市场预期日本会在动荡时期将资金汇回,但上周似乎看不到这样的操作。日本新一轮的宽松财政政策、以及日本央行面临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政治压力,都可能削弱日圆的避险地位。
只有瑞郎兑欧元走强,这得益于美国下调关税的额外支撑。但即便如此,瑞郎升势最终可能遭逢对通货紧缩持谨慎态度的瑞士央行的阻力。
整体而言,欧元兑40多个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持续接近历史高位,并再次走强。欧洲央行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距离9月创下的历史高点仅差不到1%。
三大驱动因素
支撑欧元的因素可能有三。
首先,如果美国科技产品被认为估值过高,且人工智能(AI)泡沫的疑虑加剧,那么未来跨大西洋资金流动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再平衡。其次,未来两年欧洲央行和美联储高层可能发生人事调整。最后,还有各界期待已久的德国财政刺激计划,预计将贯穿整个2026年。
首先,围绕美国人工智能投资热潮的估值疑虑,让一些人预言美股多年来的优异表现即将逆转。例如,高盛认为,未来十年美国股市的报酬率将落后于欧洲、亚洲和新兴市场等全球其他股市。
目前,欧元区持有约1.43万亿欧元(1.67万亿美元)的净国际投资仓位(NIIP),相当于其生产总值(GDP)的9%以上。这其实是指欧洲资金持有海外资产(主要是美国资产)的数额超过外国持有的欧元区资产。
尽管受到汇率影响,这一数字已从去年年底的峰值回落,但欧元区净国际投资仓位盈余与美国高达26万亿美元的净国际投资仓位赤字形成鲜明对比——过去 15 年来,随着欧洲和全球投资组合追逐主要与科技相关的美国“例外论”,美国的负债急剧膨胀。
现在,这些资金流动和失衡情形可能会至少出现部分平仓,再加上市场可能倾向回归本地投资--汇率可能既会受到这种转变的影响,也会推动这种转变。
央行人事变动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华尔街股市大幅下跌,各地股市可能会受到牵连,但债务市场和相对投资方案中的“避险”观点也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并且具有更持久的重要性。
2026年初对美联储来说将是一个考验时期。美国总统特朗普似乎准备重组央行领导层--高潮将落在5月任命一位新的美联储主席,并可能从1月起安排人选占据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大多数席位。
尽管本月一些鹰派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总裁采取保守态度,但人们对美联储独立性的担忧仍然让外界猜测美联储明年晚些时候可能会进一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且有可能不会顾及仍高于目标的通胀。
欧洲方面,随着欧洲央行总裁拉加德的任期于2027年结束,也有初步迹象显示欧洲央行将改变策略。有些人猜测,欧元区可能会打破惯例,首次允许一位德国央行官员执掌该行——在欧元上路早期,为了避免人们认为德国央行会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一直避免让德国央行官员接掌欧洲央行。
尽管许多候选人的名字已经开始在四处传播,但现任德国央行总裁纳格尔已明确表态:“原则上,任何一位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都有资格接任欧元体系的最高职位。”他还补充说,他和一些其他候选人具备这样的资格。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可能会迎来一位对通胀更加审慎的新任欧洲央行总裁。
这与德国可能关切的事项不谋而合:德国希望确保放松财政政策不会刺激通胀--到明年将增加多达一万亿欧元的额外国防和基础建设支出。
汇市中的“避险”逻辑有时可能很复杂。
但展望未来一年,股市至少会有些许不安, 政治动荡将持续,人们对“过热”通胀也保持警戒,欧元的走势值得关注。(完)
Euro exchange rate continues rising despite ECB rate cuts
Euro rises anew against yen and pound
US and euro zone net investment positions
Net investment positions of top 10 economies
Euro zone's ne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