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专栏》美中贸易战可能促使欧洲央行继续放宽政策

路透社2025年7月31日 06:01

- 美国关税对世界贸易流动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年以多种方式显现,但中国出口转向欧洲可能会减缓欧洲的通胀,并给欧洲央行带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压力。

欧洲央行上周似乎让多数人相信,本轮周期进一步降息的门槛相当高。通胀已接近目标水平,欧元区本周与华盛顿达成协议后,关税冲击可能得以避免,而德国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预计将在2026年推动欧元区经济复苏。

货币市场不再完全预期本轮周期将再次降息, 德意志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目前认为宽松周期已经结束。

图:欧元区通胀率与欧洲央行指标利率对照图

但随着华盛顿周五准备向全世界公布最终的关税清单,欧洲央行也面临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压力来源。

欧洲央行经济学家在周三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详细说明,中国贸易大量转移至美国以外地区,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明年欧元区的通胀率,导致欧洲央行的通胀率显著低于2%的目标。

多款模型都将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更高关税的潜在影响纳入考量。结论是,欧元区来自中国的进口可能成长7%-10%,而在欧洲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很高的情形下,这使其更有可能吸收更便宜的转口商品。

他们指出,欧元区大国进口的所有产品中,约有75%已至少有一家中国供应商。

中国当局宣示要支持出口商在国内或第三国寻找新市场。此外,人民币兑欧元EURCNH=过去六个月已贬值近10%,使得欧洲进口中国商品的价格进一步下降。

图:欧元兑离岸人民币走势图,当中显示人民币兑欧元今年贬值多达10%

其压低通胀的效应看来已经相当明显,这还没有论及新一波低成本竞争对欧洲企业的冲击。

该博客文章总结道:“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达到新高,中国出口可能会转向欧元区。在严峻的情况下,这些额外的供应以及随之而来的进口价格下降,可能压低欧元区(明年)通胀率多达0.15个百分点。”他们补充说,相关效应料将持续至2027年,冲击会逐渐缩小。

图:欧元区的中国进口增幅预估,左图为美国对中国课征关税关税税率与欧元区的中国进口增幅预估,右图则为美国和欧元区的中国进口消长关系预估

**进口长城**

由于欧洲央行已经预测明年整体通胀率将低于其目标水平,为1.8%,且到2027年料仅上升至2%,通缩压力升高有可能导致通胀率进一步低于目标水平,从而可能迫使央行在本周期至少再降息一次。

欧洲央行的这篇部落格与意大利央行经济学家上个月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国商品的长城》相呼应。文章认为,与关税相关的中国出口转向欧洲,可能在两年内导致欧元区核心通胀率下降0.3个百分点。

他们强调,电池、照明设备、家用电器等设备和机械,以及电脑、电视和相机等电子产品,构成了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最大份额。他们另指出,欧元区从中国进口约4,000亿美元的制成品,占欧元区进口总额的20%以上。

他们写道:“研究结果突显出外国的保护主义如何为欧元区等开放经济体带来通货紧缩。”

这些研究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出口大国中国,但美国也对巴西、 印度和南非等其他金砖国家征收更高的关税。这些国家的出口转移至欧盟,可能会成为稍稍强化通胀降温效应的一个因素。

从明年开始,欧元区政府支出增加可能提振欧洲对廉价进口产品的需求。

欧洲央行是否该忽视通胀低于目标一段时期,这是一个大哉问。进一步放宽政策可能无助于直接解决进口转移问题,甚至可能进一步刺激进口需求。此外,欧元汇率近几周回落或许能减轻一些压力。

但与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美联储)不同,欧洲央行只有管控通胀的单一职责,因此该行可能觉得有义务透过进一步降息来解决通胀持续低于目标的问题。

在所有人都在猜测关税战的整体影响的情形下,要假设欧洲央行的宽松政策已经走到尽头可能还为时过早。(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tradingkey.logo
tradingkey.logo
日内数据由路孚特(Refinitiv)提供,并受使用条款约束。历史及当前收盘数据均由路孚特提供。所有报价均以当地交易所时间为准。美股报价的实时最后成交数据仅反映通过纳斯达克报告的交易。日内数据延迟至少15分钟或遵循交易所要求。
* 参考、分析和交易策略由第三方提供商Trading Central提供,观点基于分析师的独立评估和判断,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
风险提示:我们的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仅提供关于某些投资产品的一般信息。Finsights 不提供财务建议或对任何投资产品的推荐,且提供此类信息不应被解释为 Finsights 提供财务建议或推荐。
投资产品存在重大投资风险,包括可能损失投资的本金,且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投资产品的过去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Finsights 可能允许第三方广告商或关联公司在我们的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的任何部分放置或投放广告,并可能根据您与广告的互动情况获得报酬。
© 版权所有: FINSIGHTS MEDIA PTE. LTD. 版权所有
Key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