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病夫--這個對德國經濟不太友好的綽號又出現了。這個綽號最早出現在 2000 年代初,當時這個舊大陸最大的經濟體正掙扎於高失業率、低生產率以及與統一的持續鬥爭中。
這一次,德國還遭受了其他問題的困擾--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對中國的出口以及陷入困境的汽車行業。大眾汽車公司將在其九十年的歷史上首次關閉在本國的三家工廠,數萬名工人將被解雇。
經濟日曆指出,德國連續第二個季度面臨負增長--這是經濟衰退的通用定義。這並不是德國在疫情後時代第一次出現經濟萎縮。事實證明,經濟擴張的時期是有限的。
德國 GDP。來源:FXStreet
正如經濟學家所預期的那樣,產出下降 0.1%,即使只是符合預期,也會對歐元造成壓力。即使是沒有變化的數據也無法鼓舞人心,因為勉強避免官方衰退並不令人振奮,而且也無法改變經濟掙扎的整體局面。
德國的數據為週三即將發佈的20個歐元區產出數據提供了參考。在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增長 0.4%、第三大經濟體義大利增長 0.2%、第四大經濟體西班牙增長 0.6%的預期推動下,經濟學家預計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為 0.2%。
雖然德國大約只占歐元區 20 個國家的四分之一,但它的萎靡不振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並影響著歐元區。由位於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ECB)總部指揮的抗擊通貨膨脹的鬥爭似乎已經結束。價格上漲幾乎消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增長微弱。
最近幾周,由於對比美國經濟實力的擔憂,歐元/美元一直處於下風。在德國和歐元區 GDP 數據出爐的同一天,華盛頓的官員們也公佈了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首次預估,使二者形成鮮明對比。
預計美國GDP年率將在3%,大致相當於 0.7% 的季率增長。這將超過歐元區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西班牙的預計結果。
如果德國報告增長出人意料呢?0.1% 的擴張率不僅意味著不會出現衰退,還會提振歐元。不過,我預計歐元/美元的上行空間有限。懷疑論者會將此視為歐元區更廣泛的經濟放緩中的暫時顛簸。
總之,我預計德國和歐元區的 GDP 數據或早或晚都會對歐元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