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dingkey.logo

《分析》美国关税冲击,中国工厂减班减薪求生存

路透社2025年8月12日 06:00

- Mike Chai计划将其厨柜厂的工资成本削减约 30%,以保持与其他中国公司的竞争力,这些公司因美国征收高额关税而停止向美国销售,现在则转向争夺他在澳洲的长期客户。

Chai自疫情以来已将员工人数减半至 100 人,他说自己已经没有空间再裁员。取而代之的是,他缩短了轮班时间,并要求员工放无薪假。这种做法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中国的一股隐性通缩力量。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Herrero表示,尽管在美国关税下,中国出口与经济依旧成长,但受苦的是制造业工人。

她表示,“受这种模式打击的是人民。因为竞争激烈、价格降低,所以必须降低成本、进而降低工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这个模式太疯狂了。很抱歉,但如果你们需要亏本出口,那就别出口。”

她补充道,统计数据不会显示中国工人是贸易战的“主要输家”,因为他们不会变成失业人口,而是会被迫休无薪假或减少工时。

Chai已失去澳洲市场的两个主要客户,原因是其他中国企业削价竞争,他的工厂目前仅以半数产能运作。

虽然中国对美出口 7 月同比下降 21.7%,但对欧盟出口成长 9.2%、对东盟成长 16.6%、对澳洲增长 14.8%。

工厂老板也转向临时工,接到新订单时聘用,需求减弱时就解雇。

在中国南方经营从书包、登山装备到工业机械三家工厂的Dave Fong表示,他在其中一家工厂解雇了 30 名全职员工,之后又为完成突如其来的订单重新以临时工形式聘回部分人员。

“我们更喜欢签临时合约,这样就不需要支付养老金或保险”,Fong说,“不这么做,公司就走到死路。市场疲弱,因为消费力下降。另一个原因是贸易,尤其是与美国的贸易。”

“如果制造业工资被压缩,那么整体经济就会感受到通缩压力”,哈佛甘乃迪学院 Mossavar-Rahmani 商业与政府研究中心研究员Richard Yarrow表示。

“这对中国一些低技术制造业,如纺织、家具和简单电子产品,绝对是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完)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和参考之用,不应视为财务或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

KeyAI